1970-01-01
CAR-T细胞疗法近些年无疑是最热门的医学研究方向之一,受到企业、学界、投资领域等的广泛关注。【肿瘤资讯】在“ASH最新进展”系列主题会议期间,采访了一直致力于CAR-T研发工作的杨建民教授(上海长海医院),请杨教授发表关于中国CAR-T细胞疗法的治疗现状、研发目标,以及发展前景和所需助力等观点。
上海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全军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分会常务委员等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承担上海市科委基金3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二等奖。获国家授权专利3项。
中国CAR-T细胞治疗现状与研发目标
杨建民教授: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回输时机、治疗剂量、相关并发症处理等问题均不容忽视且存在争议,因此其治疗选择比较靠后:即化疗、抗体治疗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疗效不佳的患者可考虑CAR-T细胞治疗。目前关于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主要招募难治复发的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患者,如果这些终末期患者治疗有效,就可推向二线治疗,然后通过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与现有的二线治疗方案进行对比,评估CAR-T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信随着更多特定靶点的CAR-T细胞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研究后,我们有望明确不同类型的CAR-T细胞究竟适合哪类疾病的几线治疗,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现在FDA已批准CAR-T细胞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治疗,但药价惊人,药价高与药物研发前期投入相关,这也是国内迫切想要进行CAR-T细胞研究的主要原因,目的是希望中国患者能负担得起。现在国内很多公司正在朝这方面努力:想办法降低成本,让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治疗。
长海医院血液科开展CAR-T细胞研究相对较早,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有好的合作伙伴,技术相对成熟之后,我们率先把CAR-T细胞治疗用于晚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患者。以往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基本走投无路,现在CAR-T细胞治疗为这些终末期患者带来一线希望;通过CAR-T细胞治疗,也为错失移植良机的患者争取到了移植的机会。目前长海医院血液科累计应用CAR-T疗法治疗40余例移植后复发患者,有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达2年余。目前,国内有许多知名机构应用CAR-T细胞治疗取得的疗效接近国际水平,并在摸索中不断积累治疗经验,提高CAR-T疗法的安全性,为中国药监局批准这项技术奠定了基础。
中国CAR-T细胞发展需要的助力
杨建民教授:纵观近年CAR-T细胞发展历程,CAR-T细胞研究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其长远发展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收益颇丰但相对较缓慢,到2018年我国才陆续批准相关的临床试验项目,真正将CAR-T细胞治疗推广到临床,产生经济效益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不可急功近利。
在政府管理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刚开始做基因治疗时,中国并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后来虽然成立了人类基因与体细胞治疗管理委员会,但仍没有真正对口负责的单位。美国批准CAR-T细胞临床研究时,我国相关部门全程学习了美国的评审过程,并积极与研究部门沟通交流,这是非常好的开端,因为只有明确了评审部门并做到严格质量把控,才能做出真正服务于临床的技术,避免鱼龙混杂。
在企业方面,要吸取基因治疗前期的教训,基因治疗必需先保证产品安全性再考虑其疗效。相关企业一定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制备出高品质、让患者放心应用的产品,才能创造自己的品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肿瘤患者,使CAR-T细胞研究取得长远发展。
中国CAR-T细胞研究需重视基础研究
杨建民教授:CAR-T细胞在治疗包括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和部分实体肿瘤中的疗效非常明确,但副作用也很多,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这在美国已反复报道,这也是CAR-T细胞研究经常被中止的原因。中国注册的CAR-T细胞临床研究数量与美国相近,领先全球,但在研究质量方面与美国存在区别。CAR-T细胞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应相辅相成,才能持续蓬勃发展。很多国外知名肿瘤研究机构如宾夕法尼亚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等同时注重CAR-T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使基础研究持续为临床研究提供证据支持,两方面均取得不错进展。目前国内研究更加侧重于临床研究,但是后续基础研究略逊于美国,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中国具有患者多、研究热情较高的优势,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企业积极投入,在未来加强基础研究,相信会把CAR-T细胞做的更好。
CAR-T细胞尚不能作为预防治疗
杨建民教授:我个人并不看好CAR-T细胞用于预防治疗,目前制备CAR-T细胞多采用慢病毒或反转录病毒载体,病毒不是定向整合,而是随机整合,所以有许多不确定性,目前国际范围内只有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采用非病毒技术制备CAR-T细胞,随着技术不断完善,以后会不会有定向整合,现在还不好预测。我对将CAR-T细胞应用于肿瘤预防治疗持保留意见。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医生交流、讨论,请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a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