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新型冠状病毒狙击战”已经持续数日,战斗进入关键时刻。疫情之下,很多肿瘤患者期待能够按时回院复诊。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很多肿瘤患者的就诊需求无法满足。为了能够让肿瘤患者在疫情中能够避免聚集,自我防护,合理就诊,【肿瘤资讯】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胡夕春教授,解答疫情之下乳腺癌患者就诊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临床试验机构常务副主任
ESMO乳腺癌Faculty Member
ABC5 panelist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主委
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
上海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和姑息治疗专委会主委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审评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和姑息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
规范治疗,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显著提高
胡夕春教授:乳腺癌并非某种单一疾病,包括激素受体阳性的Luminal型、HER2阳性型、三阴性乳腺癌。而不同患者的肿瘤也存在不同的分期,从TNM分期来看,乳腺癌分期可以从Ⅰ期到Ⅳ期,其中Ⅳ期乳腺癌即为晚期乳腺癌。而Ⅰ期~ⅢA期乳腺癌则称为早期乳腺癌,也称为可手术乳腺癌。余下的ⅢB期、ⅢC期乳腺癌则称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总体来说,早期乳腺癌与局部晚期乳腺癌均有可能通过目前的标准诊疗达到治愈。而Ⅳ期乳腺癌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目前的治疗手段治愈的可能性较小,约5%~10%。但随着更多的药物上市,晚期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达到10年以上生存,特别是HER2阳性,不再是以往的晚期不可治愈。
普及基本概念后我们就可以知道,针对不同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目的并不相同,治疗的手段亦存在区别。目前乳腺癌药物治疗的进步显著,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治疗也有不同的策略,可以说药物治疗是乳腺癌进展最为迅速的。药物治疗可以分为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均有使用标准与规范。目前,经过大力的宣传,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当然,差距仍然存在,例如,美国发现的早期乳腺癌中,仅1/3的乳腺癌患者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而中国发现的早期乳腺癌有2/3的患者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因此中国乳腺肿瘤届的同仁仍需努力,以求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与国际接轨。而对于治疗,建议遵循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推荐的指南与规范,例如CBCS指南。也可以参考《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相信只要患者的诊断明确、清晰,治疗效果应该与国际水平相差不大。
无法就诊?——疫情之下,口服用药与静脉用药合理用
胡夕春教授:目前广大乳腺癌患者或正在接受乳腺癌治疗的患者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疫情之下,无法到医院就诊,如何治疗。
对于内分泌治疗的患者,由于多数内分泌治疗药物是口服药物,当然也有部分肌肉注射药物,如氟维司群。显然,口服药物比静脉用药更为便捷,因为口服药物可以在家用药,而静脉用药只能在医院进行。这里提醒广大肿瘤患者,其实除了内分泌治疗药物,无论是化疗还是分子靶向治疗,同样有口服药物。比如小分子TKI,还有cdk4/6、mTOR抑制剂等。这些药物的应用可以在家口服,进行治疗。
当然,对于需要静脉用药的患者亦不必太过紧张。化疗药物的应用有使用规范,即标准化疗,每3周给药1次。但若因特殊情况延长2周给药,并不会影响疗效,但一般不宜超过2周。2周时间,这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观察期、潜伏期相当。因此大家可以等2周再就诊,并不影响疗效。对于大分子单抗,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这类药物的半衰期接近3~4周,因此因为疫情,可以适当延长。但如果漏用曲妥珠单抗未超过1周,应尽快给予常规维持剂量的曲妥珠单抗(每3周1次给药方案6mg/kg),不需等待至下一治疗周期。如果患者漏用曲妥珠单抗超过1周,应重新考虑给予初始负荷剂量的曲妥珠单抗(每3周1次给药方案8mg/kg)输注时间为90分钟。此后予以维持剂量曲妥珠单抗(每3周1次给药方案6mg/kg)。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我的建议比较积极。临床实践中也可以参考下表。对于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延迟或漏用后则应当按下表进行使用。
表1 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双靶方案延迟或漏用的建议
疫情之下,可以选择就地治疗,无需到上级医院就诊
胡夕春教授:对于基层医生来说,患者既往已经接受过规范的治疗,而患者长期治疗后对自己的用药方案、用药计划、疗效、安全性等都非常了解,此时需要基层医生与之共同度过这样的状态。另外,对于化疗患者,延长2周在继续化疗并不影响患者的疗效。
疫情之下,抗肿瘤用药仍可保障
胡夕春教授:目前曲妥珠单抗已经纳入医保,该药的市场普及非常广。从既往在全国多地了解的情况看,药物可及性非常好,不会受到影响。当然,近两月武汉的情况不是特别清楚,应该不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用药。帕妥珠目前没有出现供货问题,和赫赛汀渠道一样。
了解药物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规律,协助观察,合理就诊
胡夕春教授:患者治疗用药是在医院,但是很多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在家里。以化疗为例,患者用药后白细胞下降的发生一般在用药后8~10天达到最低点,2周左右可以恢复。但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管控期间,患者无法每周到医院检查白细胞,如果伴有发热,还是建议患者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这是因为,发热除了可能是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引起的发热,还需要鉴别是否有其他原因,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发热,这就需要专业人士的判断。这里还需要强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会引起发热,但如果单纯白细胞减少,观察3~5天还是比较安全的。另外,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谱并不相同。每种药物的应用,患者都需要了解药物有哪些可能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何时,协助观察,并进行鉴别。有的药物可能会出现心脏毒性,若患者用药后有心脏不适、胸痛、心悸、心慌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让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因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不仅医生必须了解得非常清楚,还需要患者了解,以便用药后随时观察、鉴别。尤其当前疫情之下,就诊比较困难。
在这里,告知大家一则好消息。目前形势下,很多中心、医院都开通了线上问诊,患者可以在家通过互联网进行咨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2月3日起,会有专家轮流在线坐诊,帮助大家进行网络答疑。哪些患者需要在线问答呢?以咳嗽为例,很多疾病会导致咳嗽,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肿瘤进展肺转移、胸水等都会引起咳嗽,建议患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咨询,减少没必要的医院就诊。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