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治疗房颤优于抗血小板药物
Warfarin Beats Antiplatelets in AF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6/28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发表在最新《柳叶刀》杂志上的ACTIVE W试验结果强调了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治疗房颤患者优于抗血小板治疗。
依贝沙坦和氯比格雷预防房颤血管事件(ACTIVE-W)试验的研究者报告说,为了预防有高度卒中危险的房颤患者发生血管事件,口服抗凝药优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获得的益处特别明显。
这项研究纳入了6706例至少有另外一项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大多数应用的是华法林)或氯吡格雷75 mg/d加阿司匹林(推荐剂量75~100 mg/d)的开放治疗。
在进行中位1.28年的随访后,该研究的数据与安全性监测委员会建议停止这项试验,因为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口服抗凝治疗较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有优势。在随访期间,委员会确定了399次主要事件,包括首次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血栓、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
接受口服抗凝治疗患者的年危险是3.93%,而应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年危险是5.6%,其相对危险升高了44%(P=0.0003),抗凝治疗的主要获益见于卒中和非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性血栓的预防方面。两组的出血危险相似。
值得指出的是,那些基线时应用华法林、后来被分配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血管性事件明显多于那些继续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相对危险=1.5,P=0.0005),观察到华法林初始治疗组的危险没有明显增加。
相反,对于以前没有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如果后来被分配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则他们发生大出血事件的危险低于那些被分配应用华法林的患者(相对危险=0.59,P=0.09),已经应用抗凝治疗患者的危险没有明显升高。
Stuart Connolly(加拿大安大略省McMaster大学)及其合作者总结说:“我们的研究清楚地显示,对于我们所研究的人群,口服抗凝治疗是比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更佳的治疗方法。应用口服抗凝治疗,每治疗100患者-年就可绝对减少1次卒中事件,2次主要的心血管事件或大出血事件(净益处)。”
在一篇相关的述评中,Freek Verheugt(荷兰St Radboud大学医学中心)说:“因此,华法林仍然是所有房颤患者标准的抗血栓治疗方法。新的发展方向是期待全新的口服直接凝血酶阻滞剂或口服Xa因子抑制剂,而不是现有的抗血小板药物。”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相关搜索
华法林房颤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