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肿瘤领域名刊本周有何更新?一周文献速递帮您全掌握!再也不用一个个去订阅搜索了,小编帮你一网打尽包括NEJM、Lancet、JCO、Annal of Oncology等各种神刊、知名网站,想跟踪新进展,关注我就可以啦!
主编介绍
KEYNOTE-024数据更新:帕博利珠单抗vs铂基化疗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KEYNOTE-024数据更新:肿瘤PD-L1表达≥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帕博利珠单抗vs铂基化疗
目的
在随机、开放标签、III 期KEYNOTE-024临床研究中,对于既往未经治疗的、肿瘤PD-L1表达≥50%,无EGFR/ALK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帕博利珠单抗较铂基化疗显著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本文中我们报告了最新的OS和耐受性分析,包括从化疗转到帕博利珠单抗的交叉引入的潜在偏差分析。
患者及方法
患者被随机分给与每3周(最长2年)服用200 mg帕博利珠单抗或研究者选择的铂基化疗(4到6个周期)。接受化疗的患者可以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转到帕博利珠单抗组。主要终点是PFS;OS是一个重要的次要终点。采用简化两阶段法、保阶结构失效时间和截尾加权逆概率三种方法进行交叉调整分析。
结果
随机分配350名患者(帕博利珠单抗,n=154;化疗,n=151)。关闭数据时(2017年7月10日;中位随访,25.2个月),帕博利珠单抗组73例患者死亡,化疗组96例患者死亡。帕博利珠单抗组中位OS为30.0个月(95%可信区间,18.3个月未达到),化疗组中位OS为14.2个月(95%可信区间,9.8-19.0个月)(危险比,0.63;95%可信区间,0.47-0.86)。82名接受化疗的患者在研究中交叉接受了帕博利珠单抗。当采用两阶段法调整交叉时,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的OS风险比为0.49(95%CI,0.34-0.69);采用保秩结构失效时间和截尾加权逆概率的结果相似。与化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相关的3-5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分别为31.2%和53.3%)。
结论
对于既往未经治疗的无EGFR/ALK畸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尽管包含从对照组转到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交叉,一线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OS仍被证明优于化疗。
http://ascopubs.org/doi/abs/10.1200/JCO.18.00149
FGFG1与EGFR协同作用于肺腺癌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FGFG1与EGFR在肺癌发生中协同作用,二者联合作用更强
介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的致癌作用已有大量证据,但这种受体的作用尚未在肺腺癌中得到明确阐述。
方法
我们在腺癌和一种永生肺细胞系中进行了FGFG1和EGFR过表达和共过度表达检测,并进行了替代和相互作用检测。我们在体外和体内对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物进行了单药治疗和联合EGFR/FGFR抑制剂的敏感性分析。我们在抗EGFR治疗的腺癌队列中测定了FGFR1的mRNA表达。
结果
本研究中我们报告了FGFR1和EGFR之间的协同作用,导致EGFR激活和致癌信号的增加。我们在体外和体内提供证据表明,在EGFR突变和野生型模型中,FGFR1的表达增加了高水平EGFR激活细胞的致瘤性。在临床水平上,我们证实,在一个接受TKI治疗的EGFR突变和野生型肺腺癌患者队列中,高表达的FGFR1可以预测对厄洛替尼或的高耐药率。EGFR和FGFR双重抑制对于FGFR1过度表达、EGFR激活模型(不论是体外细胞系还是体内PDXs)的肿瘤细胞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提示具有这些特征的肿瘤患者可能受益于EGFR/FGFR联合抑制。
结论
这些结果支持在EGFR突变的腺癌治疗中,将EGFR抑制剂的应用扩展到单药治疗之外,并与FGFR抑制剂联合应用于特定的FGFR1过度表达且EGFR激活的患者。
https://www.jto.org/article/S1556-0864(19)30008-5/fulltext
PD-L1表达和免疫细胞浸润联合影响预后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肿瘤细胞PD-L1表达和免疫细胞浸润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介绍
T细胞和B细胞/浆细胞的浸润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有关,但这与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是否相关尚不明确。在这里,我们确定了两个回顾性的NSCLC患者队列中淋巴细胞浸润和PD-L1与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这些患者没有接受针对PD-1/PD-L1轴的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此外,我们评估了PD-L1阳性和临床病理因素如何影响淋巴细胞的预后关联。
方法
CD3、CD4、CD8、CD20、CD79a、Foxp3和IGKC阳性的细胞,以及PD-L1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分别由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进行检测(N = 705),并结合开放性转录组学数据(N=1724)。与OS的关联性由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较高水平的T和B/浆细胞与较长的OS相关(CD8和IGKC分别为P=0.004和P<0.001)。高增殖性肿瘤,淋巴细胞较少,预后最差。在非分层患者人群中,未观察到PD-L1阳性与OS相关;然而,从不吸烟者中观察到PD-L1阳性与较短OS相关(p=0.009,p=0.002,5%和50% cutoff)。在PD-L1阳性肿瘤中,淋巴细胞浸润与OS无关(50% cutoff)。淋巴细胞浸润的预后相关性也取决于患者的吸烟史和组织学亚型。
结论
如果将淋巴细胞浸润作为预后生物标志物,应考虑增殖、PD-L1状态、吸烟史和组织学。
https://www.jto.org/article/S1556-0864(19)30009-7/fulltext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