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两个危险的病人!

临床研究

2022-11-24      

736 0

大家好,我是老马。

多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在急诊科轮科值班,傍晚时分,来了一个60岁的男性病人,主要症状是胸闷、喘息。

常规询问了病史,得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但不怎么规律用药,起初病人还嘴硬,说自己有坚持吃药,但他老婆则数落他,说人家上班一族才需要周末,你吃药也要双休。后来我才知道,病人很顽固,周末两天坚持不吃药,说是让内脏休息一下,不能成为药罐子。

我哭笑不得,“吃药也要双休”这句话我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我给他做了简单查体,排除了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导致的症状,初步考虑是心脏的问题,尤其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于是让他躺着别动,先拉心电图。

心电图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并没有发现典型的心肌梗死图形,血压、血糖都是正常地,给他抽血查心肌酶、心肌钙蛋白等也基本是正常的,看来的确不是急性心肌梗死。但脑钠肽是升高的,心脏功能估计不好,可惜当时我们晚上做不了心脏彩超,只能拍摄胸片。

胸片提示病人心脏偏大。综合考虑,病人应该是个心衰。

我原本让病人到心内科住院的,但那天正好病房没空床了,只能先放在急诊留观室。

一个长期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如果血压、血糖都没能很好控制,长期以往,不但会损伤血管,也会损伤心脏,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在这个基础上再有什么风吹草动(比如治疗不恰当、液体摄入过多、盐分摄入过多、心律失常等)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我认为病人就是这个情况。

治疗不复杂,利尿、扩血管是常规,心脏就好比一匹老马,背上驮的货物太重了,压的它喘不过气,为了拯救老马,我们要做的不是拿鞭子抽它,而是适当卸点货减轻压力,同时给它挑个好走一点的路,利尿剂、扩血管药就是干这个的,我给病人简单解释。

最后我跟他强调,一定一定要配合治疗,配合吃药,否则某一天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脑出血,那就玩完了。

可能是我说的比较严重,有吓到他,他现场就跟他老婆表态,这次回家后一定天天吃药,再也不休假。

他老婆也是哭笑不得。

我以为病人会安稳到明天,没想到半夜却发生了意外。

半夜,护士过来喊我,说留观室的这个病人有些烦躁,家属问能不能用些镇静药让他入睡。

我马上就警惕了,无缘无故烦躁,岂能随便用镇静药了事。

我快速去到病人床旁,问他怎么回事,他不理会我,一个劲地说什么一定要回家,家里煮了水还没关火、存折不见了等等,乱七八糟的。

原本病人的喘息胸闷缓解了不少,这么一搞情况又恶化了。

病人老婆告诉我,刚刚还好好地睡的,起来上个厕所就这样了,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也不搭理人。病人老婆很紧张,一个劲问我怎么办。

我大脑也快速转动,思考着病人出现这个情况的可能性,我最先考虑到的会不会是发生脑血管意外了,比如脑出血或者脑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的病人除了会有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等,还可能出现精神障碍。但看病人手脚力气都还蛮大的,不像有一侧肢体偏瘫的样子,嘴角也没歪斜,不大像脑血管意外。但也说不好,拉过去做个头颅CT是最安全的。

其次我考虑会不会是发生了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了,毕竟我刚刚给病人用了利尿剂,病人也解了很多次小便,尿液出来不少,可能会伴随电解质紊乱,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也会有精神障碍的。

病人老婆问我,能不能先打一针镇定剂,让他缓过来休息一下。

我当时也有在犹豫,毕竟刚独立值班不久,经验不是很够,我想着如果要带病人去做CT的话,不打镇静剂是不行的,病人肯定不配合。但我又害怕这镇静剂下去会加重病人精神障碍,甚至抑制了呼吸,导致呼吸衰竭,那就雪上加霜了。

我让护士先备着安定针(一种镇静剂),同时先给病人抽血,看看电解质情况如何,对了,血糖也查一个,病人毕竟有糖尿病,随时注意血糖情况也是不错的。

万万没想到,给病人扎手指测个血糖这个决定竟然扭转了局面,救了病人,也救了我自己。

病人手脚在乱动,为了给他扎手指,我们也费了很大功夫,我负责摁住他,护士趁机采血(末梢血糖,就是扎一下手指出点血),这么一个来回,病人喘地更厉害了,血氧饱和度一度降至90%(正常98%-99%)。

血糖结果出来了,1.8mmol/L!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低于3.9mmol/L则为低血糖(非糖尿病病人血糖<2.8mmol/L则算低血糖),而病人当时的血糖只有1.8mmol/L,这吓了我一跳。我清晰记得他刚来时的血糖还是正常的,怎么几个小时后血糖就这么低了呢。

我赶紧给他推注了葡萄糖注射液,迅速把血糖提升至正常水平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这么低的血糖,大脑功能完全可能紊乱,是可以解释病人的精神障碍的。我后背一阵冷汗,如果不是我让护士测个血糖,而是直接拉去做头颅CT,那情况就不堪设想了。

果然,不出几分钟时间,病人逐步安静下来了,不再说胡话了,不躁动了,喘息也缓解了,血氧饱和度也恢复了正常水平。

重新扎手指测血糖时,血糖已经恢复了正常,这在意料之内。

病人为什么会突然发生低血糖的,我后来分析是心衰发作、缺氧等情况会加剧葡萄糖利用,而我没有及时给病人补充糖分,所以导致低血糖发生,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病人有糖尿病基础,普通病人一般还不至于发生低血糖。

处理完这个低血糖病人后,接着又遇到了更令人后怕的事情。

120车拉回一个昏迷的病人,经过了解,也是严重低血糖导致的!病人是个2型糖尿病病人,平时都是用胰岛素降糖的,今晚不慎用错了剂量,把一整支胰岛素都注射进去了。结果可想而知。

我的天,连续遇到两个严重低血糖的病人,这也太巧合了。

但眼下这个昏迷的低血糖病人情况非常危急,我们给他推了葡萄糖,复测血糖有所上升,但仍低于3.9mmol/L,而且病人依旧没有恢复意识,只好继续推注葡萄糖,正分析病人昏迷原因,同时考虑要不要赶紧推过去做个头颅CT的时候,病人心跳停了!

赶紧抢救!赶紧心肺复苏!幸亏病人就在抢救室内发生心脏停搏,我们立即给他做了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因为抢救及时,病人恢复了自主心跳,头颅CT也做了,没发现问题。后面复查血糖终于纠正了,但这已经是他到达急诊室后1小时的事情了,意识恢复更慢,直到第二天病人才逐步清醒。病人虽然清醒了,但留下了后遗症,说话没那么利索了。

那个夜班,我连续处理了两个严重低血糖病人,第一个是严重低血糖出现精神障碍,第二个是昏迷,但凡医生诊断错误或者延误了诊治,后果都不堪设想,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从此以后,低血糖这三个字就刻入了我的记忆,当病人有病情变化时,尤其是昏迷、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时,切记有低血糖可能,记得扎手指看看。

为什么他们会发生严重低血糖呢?

低血糖可以发生在非糖尿病病人,也可以发生在糖尿病病人,多数是糖尿病病人发生严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低血糖,原因很多,可能是未按时进食或者进食过少,或者运动增加,或者有呕吐、腹泻,或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等,都容易出现低血糖。

此外,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当使用胰岛素剂量较大时,或者病人不恰当使用了某些能促进体内胰岛素分泌的降糖物,病人会出现低血糖,严重低血糖,甚至导致病人死亡的发生。

正常空腹血糖的低限一般是3.9mmol/L,普通人一般血糖降至2.8-3.0mmol/L才会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病人情况特殊,只要血糖<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了,并且低血糖也分级:

很显然,上述两个患者都属于3级低血糖了。

但临床上判定低血糖要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比如心悸、焦虑、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比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更容易让医生犯错,因为老年人低血糖时常表现为行为异常或者其他非典型症状。我们再强调一遍:严重低血糖的治疗关键是要及早识别,及早把血糖升高,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脑细胞损害。

糖尿病病人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临床上有一句这样的话:高血糖的风险是按年来计算的(一般是这样,不包括严重高血糖引起并发症情况),而低血糖的风险则是按分钟、秒钟来计算的。这说明低血糖是急症,尤其是严重低血糖发作。另外,一次严重低血糖发作对病人影响还是很大的,每一个糖尿病病人都要认识低血糖,学会识别低血糖、预防低血糖、处理低血糖。

作为医生,我们当然要熟悉掌握低血糖的诊断线索,包括糖尿病病史、降糖药物治疗情况、酗酒史等等。而作为糖尿病病人,为了预防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也要有以下注意事项:

(1)充分认识到目前所用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有些降糖药导致低血糖概率大,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符合自己情况的降糖药。

(2)一定要养成监测血糖的好习惯,经常监测血糖,随时发生血糖的异常。

(3)坚持降糖治疗,包括饮食、运动等,定时随诊,不要擅自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尤其不要擅自加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4)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出现低血糖症状或者监测血糖发现血糖值偏低时,可以吃点糖类食品(葡萄糖最好),身上要随身携带这些食物,以便不时之需。

(本文完)



医微客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医院和企业,协助医生解决科研上的痛点,提升临床科研水平,为企业提供医学写作、医学编辑、科研培训和学术传播等策略支持。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听李医生说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1/5人会在一生中患上癌症!权威..
  • 以身诱蚊!清华大学程功/朱毅斌..
  • 馒头、大米吃腻了,不如把主食换..
  • 最佳“咖啡摄入量”出炉!研究发..
  • 推荐阅读 更多>>
  • 社区养老驿站的至暗时刻:挣扎在..
  • 为“失控”的身体找回体面,我帮..
  • “劝葛兰去新能源”的基金经理们..
  • 投融资|2022年1-10月康复器械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