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被绑架的创新药

NO.2

2022-08-25   来源 : vip说

911 0

小编有话说

近日,和几位业内老师讨论了一些关于国内创新药市场的发展,小编在旁有所领悟,这里结合整理了一些老师们的问题和回答,以下问题和回答并不是出自同一位老师,并均已取得许可。


您能就老东家和首席科学家(CSO)对簿公堂,发表一些看法吗?

老东家和CSO的纠纷,多数还是出在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CSO出走在中国创新药企中不算少见,我这里就不举例了,只能说有些CSO运道不好。

CSO的出走,是源自什么呢?

不论是CEO,CSO,我相信出来做创新药公司的创始人/创始团队都是发自真心地想要做一些事情。

当创始团队将公司孵育出来之后,产品即将上市或是已经上市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本的创始人很可能已经不在公司任职了。

还是用CSO来说吧。我先说一下,CSO这个岗位,他掌握了关键技术,可以说一家公司的产品和产品的更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都要依赖于CSO。当资本觉得,产品已经足够盈利了,一般就不会考虑产品的迭代,保持现状是最好的。但是CSO会想着去优化、完善,去开发新的产品。这就会产生分歧,这个过程中,如果分歧一直得不到解决,那么创始人就会被离开团队。

其实是理念问题。

能说说资本问题吗?

像我们初创公司的时候,可能是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个新分子,就出来合伙做公司了,能有个几百万或者一千万的初始资金已经很了不起,当然现在行情不一样了。

做创新药又是很花钱的一个工作,所以当时团队想快点做出一点成绩,这样比较容易去找投资。所以在初创公司的发展中,资本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有个朋友前几年拉融资,到处跑路演的时候。那会儿是CD19 CAR-T的风头,投资者一看,哦,你没有这个产品,就问你有没有,做不做?不做的话,你可能会失去很多投资人;做的话,意味着你要花大把精力和金钱投入。

所以现在还有那么多同质管线在排队上市,这不可能停下来的,内卷也要硬挺着上。

只要你的产品没上市,公司没盈利,你都不能没有投资,所以这个事情是长期存在的

该怎么办呢?

除非创始团队有钱,不需要外来资本,否则投资是必须的,只能尽量地找懂行的人,或者理念相同的投资人。

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资本打造了以专业博士为主的研究和投资团队,但是创新药涉及研究和技术面及其广泛,资本的团队也无法全面理解,尤其是一些全新的领域。所以还需要更好的沟通和了解。

怎么看待如今越来越多的biotech公司兴起?

应该是从19年开始的,19年已经开始了biotech的创业潮,后来新冠的爆发,加速了这一进程。也是得益于当年中国市场现金流的充足,股票发行的门槛降低,以及国家层面对生物技术的支持,加上欧美那边取得比较好的成果,共同造成的局势。如果你有印象的话,当时biotech的融资一笔接一笔,甚至一天三四场关于融资的报道。

后来的情况,就是生物技术发展周期长,投入高,投资人耐心不足,有部分企业明明还没到上市的阶段,就已经港股、深股上市,喜提破发,一地鸡毛。投资人拿到钱走了,产品垂垂挣扎,不知何去何从。现在能真正沉下心去做产品的公司不多,但是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那么现在算是biotech公司的天时吗?

其实就整体环境来说,对于biotech挺艰难的。

首先是疫情,我们的进口原料、设备会遇上一些阻碍。当然国产已经有些做的很好,甚至比进口的要好,但是在某些关键技术和产品上,还是需要依赖进口的。此外,有些biotech的时间线也受到了拖延,总体来说,疫情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其次是人才,现在大家都在做biotech,但是真正的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高级科学家是很稀缺的,行业内已经有一些恶意高价挖人的苗头了,这对整个生态来说是不利的;

然后是监管,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对于生物药的监管都是在逐步完善和改进的,现在的生物药技术日趋复杂化,对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完善的监管要求,也需要企业方去了解和掌握法规要求;

最后是资金,“资本寒冬”这个概念炒了很久,大家都觉得不太可能,其实寒冬不是一下子猛然降临的,是一点点冷起来,目前已经有这个趋势了。

对于真正在用心做产品,做技术的公司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好时候,自助者而天助之。

能谈谈国内生物药的创新吗?

国内创新多是差异化创新,真正的源头创新,现在很少见。不过随着产学研转化机制越来越开放,教授项目开始受到了资本的青睐。比如董晨院士的鑫康合,邵峰院士的炎明生物,施一公院士的诺诚健华,孵化于上海科技大学的姜标院士、杨小宝教授团队的标新生物等。

基础是创新的源头,但是国内的基础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我个人比较希望看到我们国内的基础研究能够被重视,被发展。

注:以上信息均来源口述,未经查证,仅做参考。文中观点仅代表口述者观点,并不代表平台观点。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基层医疗“卷”起来了!卫健委开..
  • 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
  • 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正式..
  • 以患者为中心营销策略分析(下)..
  • 推荐阅读 更多>>
  • 【“温暖生命”人文故事】这些年..
  • 拒绝“人老耳聋”!关于老年性耳..
  • 马拉松爱好者成为癌症患者,看他..
  • “孤儿病”——在这里,人的崩溃..
  • PD-1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肿瘤资讯、医疗政策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