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变异株毒王XBB刷屏!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全面报道!

超热文章

2023-01-03   来源 : vip说

927 0
最近几天XBB疯狂刷屏,XBB引发全网关注,连上2条热搜!据说XBB会导致二次感染,并且主攻肠道和脑??
XBB到底是什么,国内外专家,科学研究到底怎么看,本文将综合国内外最新信息!
1. 什么是XBB?
Omicron已演化出400多株后代谱系,在WHO的周报告中指出,从9月24日到10月24日的一个月间,通过GISAID共享的新冠序列均为Omicron及其后代谱系:
其中BA.5及后代谱系继续占主导地位,占提交序列的77.1%
位居第二的是BA.4(包括BA.4.6)及后代谱系,占5.4%
BA.2(包括BA.2.75)及后代谱系的流行度有所增长,占比4.3%
近期重组突变株占到共享序列的1.4%,主要来自XBB和其子代谱系的增长。

目前BQ.1和XBB是流行度最高的两个突变株家族。BQ.1来源于奥密克戎BA.5株,其子系BQ.1.1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而作为两个奥密克戎BA.2后代突变株的重组体的XBB,有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在出现后短短两周内就在新加坡成为主要流行株,印度也基本被XBB所占据。二者在欧美广泛流行,上升趋势显著。
XBB可能是到目前为止免疫逃脱力最强的新冠变异株,其是两种不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结合体,在包括新加坡、孟加拉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XBB已经引发了新的感染浪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已经在26个国家发现了这种变异株。
早在本2022年11月份本公众号就发表了文章:
Nature: 乱成一锅粥!新冠突变株肆虐,毒王已在阵中?
主要观点如下:
XBB可能成为新一代毒王
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是感染细胞所必需的,而RBD上的突变可以帮助病毒逃避由疫苗和既往感染产生的免疫屏障。
巴塞尔大学病毒进化专家Cornelius Roemer观察到,变异株拥有的关键RBD突变越多,它似乎传播得越快。例如,具有5个关键RBD突变(相对于BA.2)的变异株,如BQ.1,其数量的增长速度似乎比具有6个关键RBD突变的变异株要慢。BQ.1的后代BQ.1.1正是拥有6个关键RBD突变的变异株,其正在欧洲、北美和其他地方迅速崛起,而XBB拥有7个关键RBD突变,这可能会导致XBB的传播能力还要比BQ.1.1更胜一筹
研究人员还在监测BQ.1.1和XBB同时流行的国家,看哪种传播速度更快。澳大利亚和印度的科学家通过统计本国SARS-CoV-2基因测序的结果,察觉到XBB正在获得传播优势,因此它们倾向于认为XBB会是下一轮疫情的主力。
我国科学家的实验室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团队发现,XBB的免疫逃逸能力暂时是变种病毒中最强的,其免疫逃逸能力明显高于BA.2.75.2和BQ.1.1,也高于BR.2、BM.1.1.1和CA.1。曹云龙称,XBB能够避开针对NTD(N-terminal domain)的抗体,这可能使它能够感染对BQ.1及其后代免疫的人,但BQ.1也在疯狂地快速获取NTD突变,这使得XBB和BQ.1.1可能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会有所不同,有可能出现二者瓜分天下的局面。
2. 我国有没有XBB?有!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同时50个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个省份的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3. 疫苗是否有用?
疫苗整体来说作用不大!何大一团队最近的研究表明: 疫苗效果严重下降
研究首先评价了接种3剂或4剂mRNA疫苗,以及加强接种二代mRNA疫苗(包含BA.4/5抗原)人群的血清在面对原始毒株和新型变异株时的中和效果。结果发现,不管是接种何种疫苗,在面对新的变异株时其人群血清的中和效价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
这其中,BA.2和BA.4/5均表现出相对于原始毒株D614G更强的免疫逃逸作用。与D614G相比,BA.2和BA.4/5的中和效价ID50分别下降了2.9 ~ 7.8倍和3.7 ~ 14倍。更令人担忧的是,接种了3针mRAN疫苗后,面对BQ.1、BQ.1.1、XBB和XBB.1的中和滴度远低于D614G,中和滴度降至37~71倍
为了了解对BQ.1、BQ.1.1、XBB和XBB.1失去中和活性的血清抗体类型,研究为每个变异株构建了假病毒,然后评估了它们对靶向S蛋白上各种表位的23个单克隆抗体mab的中和敏感性,以阐明血清中和活性丧失背后的原因。
研究表明,新变异株对检测的大多数单克隆抗体的中和作用完全或部分耐药。BQ.1和BQ.1.1基本上对靶向RBD 1类和3类表位的抗体完全耐药,而XBB和XBB.1对靶向RBD 1类、2类和3类表位的抗体也几乎完全耐药。
之前的SARS-CoV-2变异株已经连续停用了多款临床批准的治疗性抗体,而bebtelovimab是针对SARS-CoV-2变异毒株最后可用的单克隆抗体。遗憾的是,BQ和XBB亚系现在对bebtelovimab也已经完全耐药。此外,被授权用于预防COVID-19的Evusheld单抗组合对新的变异株也完全无效
总之,研究详细研究了SARS-CoV-2奥密克戎BQ.1、BQ.1.1、XBB和XBB.1变异的抗体耐药特征和病毒受体结合亲和力。新的变异株株几乎不受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包括接种最新二价(WA1-BA.5) mRNA疫苗加强人群的血清的中和作用。因而导致突破性感染和再次感染的激增。
4. 是否专门攻击肠道和脑血管?

新冠侵入人体细胞靠的是什么?刺突蛋白和人体ACE2受体结合。XBB也是一样,它侵入的器官也是看ACE2受体分布,和以往病毒株一样会是呼吸道为主,怎么就成专门攻击心脑血管和肠道了呢?

所以,别再相信或传播XBB.1.5专门攻击心脑血管、肠道的谣言,也不要盲目跟风屯货。以后换成另一个突变株,说专门攻击哪里,有什么特殊症状,需要用什么特殊药物,也别信。

包括XBB.1.5在内的奥密克戎病毒株免疫逃逸主要是针对感染的免疫逃逸。防重症不那么依赖人体现存着的中和抗体,受影响就小一些。接种疫苗以及过往感染因此也都能降低重症风险。

5. XBB会不会导致二次感染?会!

XBB传播速度可能更快,XBB、BQ.1、BQ.1.1致病性和之前的毒株差不多,但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因此,造成的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

如果遇到这几种毒株,再次感染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再次遇到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如果病毒一直变异,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则是看人自身抗体水平。

关于新毒株再感染风险是否会增加,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

“目前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和我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感染BA.5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力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但是,再次感染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风险比较小,而且感染后的症状通常比第一次轻微。”

针对再感染问题,深圳三院院长卢洪洲表示——

以色列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以色列新冠再感染率随着新毒株的流行而走高。近几周来,在BQ.1.1和XBB变异株的大流行下,新冠再感染率从20%上升到35%,且仍在增长;在BA.1和BA.5变异株流行时期,再感染率高峰分别为15%和20%。

这意味着,群体免疫对于预防BQ.1和XBB新突变株感染的作用较弱,新突变株会逃逸之前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屏障

“尽管感染新冠后,短时间内比如三到四个月内不会感染,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毒株流行或缩短二次感染安全窗口。因此,在欧美国家,一些免疫力较差的人可能一年内感染多次。”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Nature子刊:涂毅恒团队揭示慢性..
  • Nature重磅:只需一针,让免疫系..
  • 刚刚!院外送检!卫健委点名!..
  • 脂肪肝到肝癌,只需要4步!每天..
  • 推荐阅读 更多>>
  • 杭州徐明智医生讲座笔记:我刚财..
  • 【私人定制】医微客2023「医学台..
  • 当心“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引发..
  • 肿瘤患者冬至大如年,如何养好身..
  • PD-1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肿瘤资讯、医疗政策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