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第二届“35 under 35”CSCO-良医汇2018优秀青年肿瘤医师风采大赛评选活动”报名及筛选阶段已正式结束!在众多参与报名筛选的医生中,有100位优秀青年医生脱颖而出!他们将在近期进行三轮PK,展示青年医生风采!第一轮为ASCO最新摘要解读,候选人在主办方指定的2018ASCO口头报告专题中自由选择一份口头报告进行点评(如:背景,结果的评价,对临床的意义,和其他研究的对照,优点和不足等等),目前100位青年医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已将解读提交,解读很精彩,现展示出来,供各位品读!欢迎转发,让更多的医生同道看到青年力量!欢迎评论,发表您的见解,与青年医师同台论道!
Abstract 1007:AZD5363联合紫杉醇对比安慰剂联合紫杉醇作为一线治疗转移性三阴乳腺癌(PAKT):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II期试验。
背景:PI3K/AKT信号通路经常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激活。AZD5363是一种高选择性口服的小分子AKT抑制剂。PAKT临床试验研究了AZD5363联合紫杉醇作为转移性TNBC的一线治疗方案。
方法:这是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研究,招募了来自于6个国家42个地区的未经治疗的转移性TNBC的女性患者。病人被随机平均分配到紫杉醇联合AZD5363组和紫杉醇联合安慰剂组,紫杉醇90mg/m2(1,8,15天),AZD5363 (400mg BD),(2-5,9-12,16-19天),每28天为一疗程,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毒性。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OS),PIK3CA/AKT1/PTEN突变亚组的PFS,缓解率和安全性。
结果: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间的140名患者,他们被随机分到紫杉醇+ AZD5363(n = 70)或紫杉醇+安慰剂(n = 70)组内。平均随访时间为18.2个月(95% CI,13.6 - 24.0)。在ITT人群中,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9个月和4.2个月(HR 0.75; 95% CI, 0.52-1.08;单侧p = 0.06; 双侧p = 0.11),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分别为19.1个月和12.6个月(HR, 0.64; 95% CI, 0.40-1.01; 单侧p = 0.02; 双侧p = 0.04)。PIK3CA/AKT1/PTEN亚组分析将于会议上进行展示。最常见的3级或更糟糕的不良事件是腹泻(AZD5363组患者的12%(8/68)及安慰剂组的1%(1/70))、感染(4% vs 1%),中性粒细胞减少(3% vs 3%)、皮疹(4% vs 0)和疲劳(4% vs 0)。
结论:该研究达到了主要临床终点。AZD5363联合紫杉醇在转移性TNBC中可显著延长PFS和OS,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临床试验信息:NCT02423603。
点评:
PAKT研究是一项对比AZD5363联合紫杉醇和安慰剂联合紫杉醇作为转移性三阴乳腺癌(TNB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期临床试验。三阴乳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临床预后差的乳腺癌种类,其一线治疗通常选择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而化疗的客观缓解率往往较低。PAKT研究结果为我们展示了新型AKT抑制剂的联用为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治疗带来新的可能。在ITT人群中,AZD5363组患者PFS及OS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这表明作为AKT抑制剂的新药AZD5363联合紫杉醇,为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更好的预后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PAKT研究思路及基础
AZD5363是一个研发已久的靶向药物。其主要机制是抑制AKT1/2/3的激酶活性[1]。2015年开展了一项AZD5363联合紫杉醇治疗进展乳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BEEH),该试验主要考虑紫杉醇作为转移性乳腺癌常规用药,而AZD5363有紫杉醇增敏的效果[2],虽然该试验只是探索了AZD5363联合紫杉醇的最高剂量和副作用,但其思路为后来的研究指明的方向。2017年AZD5363首次尝试治疗AKT1基因E17K和Q79K突变患者,虽然只入组了58名多种癌症的患者,但这群患者均为5线方案治疗后进展的患者,结果显示总的有效率为25%,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5.5-6.6月,这对于晚期进展肿瘤的治疗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此外入组的患者包含多名激素受体阳性和三阴的乳腺癌患者,结果均显示有效。副作用方面,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高血糖(24%)、腹泻(17%)以及皮疹(15.5%),总体药物安全性可控。这为AZD5363在晚期乳腺癌治疗提供了依据[3, 4]。2018年5月AZD5363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临床试验结果出炉。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AZD5363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评估其初步的临床效果。研究发现AZD5363在PIK3CA突变乳腺癌和妇科肿瘤中使用推荐Ⅱ期剂量(480mg bid,4/7间断),分别有46%和56%的患者出现肿瘤缩小,RECIST反应分别仅为4%和8%,因此研究认为AZD5363耐受性良好且对肿瘤具有稳定的控制效果。但是AZD5363单药使用的客观有效率偏低,提示我们需要探索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5]。因此,PAKT研究总结既往研究经验,在转移性TNBC中取得可喜结果,为转移性TNB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及方向。
二、选择AZD5363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优势
AKT突变是肿瘤中重要的突变,在乳腺癌中也不例外。AZD5363作为针对AKT的高选择性抑制剂,虽然单药使用客观缓解率有限,但既往研究显示其对于乳腺癌仍具有一定有效率。同时紫杉醇是治疗乳腺癌极其重要的化疗药物,尤其是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研究表明AZD5363对于紫杉醇有增敏效果,能够再治疗同时加强紫杉醇的效果,这也是选择AZD5363与紫杉醇联用的高明之处。作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期临床试验,AZD5363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口服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总体来说安全可控,使得试验完成率高,中位随访时间达到18.2月,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此外,PIK3CA与AKT有着重要的联系,往往在肿瘤中会发生突变,而AZD5363针对突变的PIK3CA有着更加显著的疗效[5],同时PIK3CA突变在乳腺癌比较常见,可以通过血液和实体瘤样本可以测得,这样可以更加发挥靶向药物“精确打击”的特点,因此PAKT研究还将探索PIK3CA突变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我们期待通过PAKT后续的基因突变亚组与疗效的数据报道。
三、AKT抑制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意义
有趣的是,以ipatasertib为主角的临床试验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同样属于高选择性的AKT抑制剂,ipatasertib也靶向作用于AKT1/2/3。2018 ASCO公布了ipatasertib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LOTUS试验)的OS数据结果。而在去年的公布的PFS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其相较于安慰剂组具有显著优势(9个月vs. 4.9个月,HR,0.44 ;95% CI, 0.20–0.99)[6],而ipatasertib联合紫杉醇组中位OS也显著优于安慰剂对照组(23.1个月(18.6-28.1)vs. 18.4个月(15.1-29.1))。两种AKT抑制剂联合紫杉醇临床试验,药物的靶向性、整体试验设计、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非常接近。甚至从PFS和OS来看,ipatasertib似乎具有更好的疗效,但是两者均属于II期临床试验,我们更加期待两者在III期临床试验中的表现。
不论如何,AKT抑制剂联合紫杉醇作为晚期TNBC一线治疗中已展现出相当的潜力,这对于目前临床上TNBC治疗上的捉襟见肘无疑注入一剂强心剂,随着未来AKT抑制剂治疗研究结果的陆续公布,有望为TNBC的治疗提供更切实有效的指南和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如果您觉得苟启桁医生解读的好,请在下方为他点赞并将文章分享给更多的同道!当然,您也可以在下方留下您的个人见解哦!
1. Davies BR, Greenwood H, Dudley P, Crafter C, Yu DH, Zhang J, Li J, Gao B, Ji Q, Maynard J, Ricketts SA, Cross D, Cosulich S, Chresta CC, Page K, Yates J, et al. Pre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AZD5363, an inhibitor of AKT: pharmacodynamics, antitumor activity, and correlation of monotherapy activity with genetic background. Mol Cancer Ther. 2012; 11(4):873-887.
2. Chopra N and Turner NC. Targeting PIK3CA-mutant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Lancet Oncol. 2017; 18(7):842-843.
3. Hyman DM, Smyth LM, Donoghue MTA, Westin SN, Bedard PL, Dean EJ, Bando H, El-Khoueiry AB, Perez-Fidalgo JA, Mita A, Schellens JHM, Chang MT, Reichel JB, Bouvier N, Selcuklu SD, Soumerai TE, et al. AKT Inhibition in Solid Tumors With AKT1 Mutations. J Clin Oncol. 2017; 35(20):2251-2259.
4. AZD5363 Has Clinical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KT1-Mutant Solid Tumors. Cancer Discov. 2017.
5. Banerji U, Dean EJ, Perez-Fidalgo JA, Batist G, Bedard PL, You B, Westin SN, Kabos P, Garrett MD, Tall M, Ambrose H, Barrett JC, Carr TH, Cheung SYA, Corcoran C, Cullberg M, et al. A Phase I Open-Label Study to Identify a Dosing Regimen of the Pan-AKT Inhibitor AZD5363 for Evaluation in Solid Tumors and in PIK3CA-Mutated Breast and Gynecologic Cancers. Clin Cancer Res. 2018; 24(9):2050-2059.
6. Kim SB, Dent R, Im SA, Espie M, Blau S, Tan AR, Isakoff SJ, Oliveira M, Saura C, Wongchenko MJ, Kapp AV, Chan WY, Singel SM, Maslyar DJ and Baselga J. Ipatasertib plus paclitaxel versus placebo plus paclitaxel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LOTUS):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17; 18(10):1360-1372.
41本,27种肿瘤,63万字的【肿瘤患者指南丛书】,赶紧扫描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拥有!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