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名家经验分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的管理

临床医学

1970-01-01      

2245 0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很多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唯一根治手段,管理好移植后的相关并发症对提高移植的疗效、尤其是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至关重要。2018年3月24日-25日,由《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华血液学杂志》论坛在重庆市隆重召开。肿瘤资讯非常荣幸邀请到国内著名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启发教授、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的许兰平教授给大家介绍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及PTLD的相关内容。

               
刘启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
任亚太地区血液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和细胞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血液肿瘤首席专家等职务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IF:6.263)、中华内科学杂志和中华血液学杂志等11家核心期刊编委或常务编委,10余家SCI期刊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审稿专家

如何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时机及药物?

刘启发教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的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判断。总的来说,巨细胞病毒感染分两大块:一个是病毒血症,另一个叫疾病。一旦出现病毒血症就要进行干预。

一般发生病毒血症后的治疗,叫做抢先治疗。抢先治疗目前常用的就是国际公认的两大类药物,一个是更昔洛韦,第二个膦甲酸盐。更昔洛韦的有效率在95%左右,但其最大的不足是它对造血的抑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往往发生在移植后30-60天,此时患者的造血功能通常比较弱,故造血功能恢复不好的患者一般不会选择更昔洛韦,更多地选择膦甲酸盐。膦甲酸盐的有效率在75%左右,相对更昔洛韦来说,它对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小一些、疗效相对差一些。

移植前使用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药物治疗是否能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率?

刘启发教授: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假如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病毒血症,不加以预防的话,大概有50%患者会进展到疾病阶段。但通过预防,能够把疾病发生率降低到5%以下。目前对于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的所有患者进行100%的预防。预防主要是基于巨细胞病毒血症来用药,也叫抢先治疗。

               
许兰平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生导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第二届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北京造血干细胞资料供者库专家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整体预后如何?

许兰平教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简称PTLD。移植后早期发生的PTLD非常凶险,进展快,如不及时处理,死亡率非常高。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多,加之干预的方式增多,PTLD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医生能快速地识别出PTLD高危患者及时干预。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EBV血症的常规监测,对于出现EBV血症的患者密切监测症状体征。一旦出现EBV病毒负荷快速上升或PTLD的相关的临床表现,及时应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干预治疗和。

2、 治疗方法的进展。

治疗有效的方法除了现在用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还有细胞治疗。利妥昔单抗用于一线治疗,细胞治疗包括主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和EBV特异性的CTL输注,用于二线治疗。供者DLI效果虽然不错,但可能会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EBV特异性的CTL输注效果不错,发生GVHD的风险相对较小,但其制备需要至少2周时间。

另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DLI/EBV-CTL 细胞治疗,刘启发教授发表文章,认为通过这种联合治疗的方式,可以减少PTLD的复发率。或许通过序贯细胞治疗,能够减少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用量。

3、强调预防,使得PTLD的整体疗效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移植后早期对患者进行EBV监测,高危患者移植后至少要监测四个月;对于配型不合移植或发生GVHD的患者,则需要监测更长时间。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EBV阳性、高水平阳性或者EBV水平明显升高,就会进行抢先治疗,阻止进展到PTLD阶段。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导致PTLD常见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许兰平教授:PTL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低下,EBV驱动的B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导致的。发生PTLD常见的高危因素有:

1、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高危因素。

包括患者接受了去除T细胞的移植、配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脐带血移植,还有就是供者和受者的EBV IgG不匹配(即其中一个阴性一个阳性);脾切除术后或者二次移植的患者等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高危因素。

2、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发生GVHD。

包括急性和慢性GVHD,GVHD的发生使得患者必须接受更强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因此PTLD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3、还有一种情况就是EBV血症高水平阳性,或者EBV血症水平快速升高即出现进行升高,可能预示着即将发生PTLD。

目前也有研究提示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增加PTLD的发生率。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

戴安娜微信号码.jpg


               
版权声明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JCO】诱导化疗后MRD对NPM1野生..
  • 【ELCC 2018 精彩抢先看】圈粉无..
  • 【第15届妇瘤大会】吴小华教授:..
  • 【Lancet Haematology】Voxtalis..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