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目前,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仍是难以治愈的血液恶性肿瘤,AML诱导治疗的目标在于提高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进而为AML缓解后的分层治疗提供基础。那么,何种诱导治疗方案可更为有效的提升AML患者的疗效及生存呢?Leukemia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比较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与米托蒽醌(MIT)序贯治疗 vs 两次标准诱导治疗对AML患者的疗效差异。
研究背景
在过去10年内,AML-CG等国际组织均将“二次标准诱导治疗(Double Induction, DI)”推荐作为AML诱导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对于年龄<60岁的AML患者而言,“二次标准诱导治疗(DI)”是指强制性实施2个疗程的以阿糖胞苷及蒽环类为基础的诱导化疗(无论首次治疗后骨髓中是否残余原始细胞);而对于年龄≥60岁的AML患者而言, 若首次诱导后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仍≥5%,则进行第二次诱导治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剂量阿糖胞苷与米托蒽醌序贯治疗(S-HAM)在近年来成为AML诱导治疗新的尝试,具体是:①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d1-d2;②米托蒽醌(MIT),d3-d4;③d5-d7无治疗;④d8-d11重复进行HD-Arac和MIT治疗。目前,以上两种AML诱导治疗的疗效优劣性比较成为了AML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方法
AML-CG 2004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最终共纳入387例成人AML患者,分别接受二次标准诱导治疗(DI,n=184)或大剂量阿糖胞苷与米托蒽醌序贯治疗(S-HAM,n=203),旨在比较此两种诱导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
在二次标准诱导(DI)组中,对年龄<60岁的AML患者采取TAD9方案及HAM方案进行诱导治疗(即TAD-HAM)。TAD9方案具体为:①阿糖胞苷(Arac)100mg/m2,首个48h(d1-d2)内连续性静脉应用;d3-d8时采用Arac 100mg/m2,短时间内静脉应用,2次/天。②柔红霉素60mg/m2,1h内静脉应用,d3-d5。③6-巯基鸟嘌呤100mg/m2,d3-d9,2次/天口服。 在第21天时,无论骨髓中残余的原始细胞比例是否≥5%,均接受HAM方案,具体为:①阿糖胞苷(Arac)3g/m2,Q12h(3h内注射完),d1-d3;②米托蒽醌10mg/2(1h内注射完),d3-d5。
此外,对于年龄≥60岁的AML患者而言,DI组采取HAM-HAM方案治疗,即首次进行HAM方案诱导,若第21天时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5%,则再次进行HAM诱导治疗。以上治疗流程详见图1。
图1:二次标准诱导组(DI)治疗流程
在大剂量阿糖胞苷与米托蒽醌序贯治疗组(S-HAM)中,S-HAM方案具体为:①阿糖胞苷(Arac)3g/m2(若年龄>60岁,则1g/m2),Q12h(3h内注射完),d1-d2及d8-d9;②米托蒽醌(MIT)10mg/m2,1h注射完,d3-d4及d10-d11。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总体生存(OS)、无事件生存期(EF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
研究结果
该研究目前随访62月,结果显示:①在ORR方面,所有AML患者的ORR为75%,其中DI组为72%,S-HAM组为77%,而CR分别为47%(DI组)vs 56%(S-HAM组);②在OS方面,所有AML患者的OS为29月,其中DI组为25月,S-HAM组为35月,详见图2;对于<60岁和≥60岁的AML患者,OS分别为45月(DI)vs 48月(S-HAM)、19月(DI)vs 19月(S-HAM);详见图3;③EFS方面,DI组及S-HAM组分别为10月及11月。
图2: DI组与S-HAM组的OS比较
图3:DI组与S-HAM组中<60岁及≥60岁组的OS比较
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3-4级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AEs)为感染(48%)、肺毒性(19%)、疼痛(16%)及发热(13%),而DI组及S-HAM组的AEs未见差异。在血液系统AEs方面,粒缺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9天(S-HAM)vs 44天(DI),P<0.01。而在<60岁及≥60岁的AML患者中,粒缺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9天(S-HAM)vs 46天(DI)、27天(S-HAM)vs 51天(DI)。
研究结论
AML-CG 2004研究结果表明,在AML诱导化疗方面,二次标准诱导化疗(DI)与大剂量阿糖胞苷与米托蒽醌序贯治疗组(S-HAM)在短期疗效(ORR及CR)、长期生存(OS及EFS)上未见显著差异。安全性方面总体上无差异,但S-HAM组在粒缺持续时间上相对更短,具有一定优势。
讨论
S-HAM是一类剂量密度(Dose-Dense)诱导方案,旨在通过缩短化疗的时间间隙及增加给药频次,从而尽可能提升肿瘤细胞杀伤作用,以减少肿瘤细胞在化疗间隙的生长。尽管该研究并未显示出S-HAM方案的疗效优于二次标准诱导化疗(DI),并且目前亦无研究明确表明剂量密度(Dose-Dense)方案优于7+3方案,但这种方案在进一步提升AML诱导治疗的疗效上成为了研究方向之一。
Jan Braess, Susanne Amler, Karl-Ant on Kreuzer, et al. Sequential high-dose cytarabine and mitoxantrone (S-HAM) versus standard double induction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a phase 3 study. Leukemia (2018) 32:2558-2571.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娜小编,备注“血液肿瘤”!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