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据最新消息,哈佛医学院要求将前哈佛医学院教授、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博士的31篇论文从医学期刊上撤回,理由是这些论文涉嫌伪造数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这一心肌再生领域大牛的文章会被悉数撤回,请看【肿瘤资讯】小编为您带来的最新报道。
事件始末
众所周知,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科学家们猜想,若是能够将其应用于心肌细胞修复,是否能够解决困扰数年的心肌损伤修复问题呢?早在2003年,Piero Anversa博士作为SCIPIO研究的PI指出,一种名为c-KIT+心肌干细胞亚群可以在缺血性心衰患者体内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这一研究的另外一名负责人Roberto Bolli博士指出,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这一研究的结果预示了我们能够将心肌干细胞再生疗法应用于多数心力衰竭患者。然而,2004年《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他们的研究团队并未能够复制 Anversa博士团队的研究结果,即c-KIT+心肌干细胞几乎不能分化成心肌细胞。直到2014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对Anversa博士的研究结果提出质疑,哈佛大学医学院才开始重视这一情况,并决定彻底调查。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的调查后,他们发现,Anversa博士的研究团队有31篇论文涉及编造/伪造数据,因此决定将这些论文全数撤回。
学术之殇
这一爆炸性消息的发出,震惊了整个学术界。从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的STAP细胞造假事件到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的造假风波,再到如今的Anversa博士论文被全数撤回,学术造假之殇,令人沉思。学术文章的发表,本该建立在严谨的试验设计和准确的试验数据基础之上。学术造假,乃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大忌。2017年,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不仅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在列,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也不鲜见。
科学研究中应该坚守怎样的原则,值得每一个科研工作者认真思考。此外,对学术造假惩处的力度不够、学术造假带来的大笔科研经费,都是造成当今学术界造假不息的原因。然而,归根结底,人性趋利的劣根性,才是导致学术造假的最根本原因!
愿每一名科研工作者都能坚守原则,还学术界一片净土!
Piero Anversa博士于1965年在意大利帕尔马大学获得医学学位,于2010年加入哈佛大学布莱根和妇女医院,曾任哈佛大学布莱根和妇女医院再生医学中心的主任。在Anversa博士的职业生涯中,他曾被美国心脏协会(AHA)授予“研究成果奖”,并在2004年被评为“杰出科学家”。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