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2018CSCO】张冠军教授:临床和病理互动的“楷模”-免疫治疗和PD-L1检测

临床医学

1970-01-01      

1674 0
来源:肿瘤资讯

靶向治疗相关的伴随诊断,在国内已经被成熟,广泛运用。而免疫治疗相关的伴随诊断,如PD-L1检测已成为临床必须的一个检测,但由于检测抗体不同、检测平台不同,PD-L1检测相对来说更加复杂,且不容易掌握判读标准。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陆续在我国上市,PD-L1的检测需求会越来越迫切,【肿瘤资讯】特邀张冠军教授解读PD-L1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性及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张冠军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胸部疾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病理工作者协会常委
陕西省病理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编委,《中华病理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审稿专家。 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30年,主持参加省及国家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副主编《肿瘤转移学》专著一部,参编《普通外科肿瘤学》、《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病理诊断指南》专著5部。

PD-L1是目前免疫治疗或者IO治疗最主要的靶点之一,PD-L1的检测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很大,因为对于国外已上市的最常见的四种免疫治疗药物,PD-L1表达不同,药物的疗效及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是不同的。PD-L1表达越高,治疗效果越好,相比化疗的生存获益越大,死亡风险降低的越多,所以说PD-L1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NCCN最新的NSCLC指南,所有驱动基因为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都应做一个PD-L1检测。

PD-L1的检测结果  决定肺癌一线用药方案

张冠军教授:国内近期批准的肿瘤免疫药物“O药”(纳武单抗)的疗效与PD-L1表达高低存在相关性,虽然O药无需PD-L1检测就可直接用于二线NSCLC治疗,但研究发现,使用O药的患者,PD-L1越高,总生存期越长。另外,“K药”(帕博利珠单抗)的一线NSCLC适应证今年9月12日也已被CDE受理。可以预见,对于免疫治疗来说,PD-L1检测会越来越重要,因为临床医生需要借助PD-L1的检测结果来决定免疫治疗的用药方案。例如,NCCN最新发布的NSCLC指南推荐:对于驱动基因阴性,且PD-L1表达<50%的患者,一线治疗可选择帕博利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顺铂(非鳞状NSCLC)或帕博利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鳞状NSCLC)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且PD-L1表达≥50%的患者,一线治疗可选择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

检测面临诸多挑战   亟待规范和普及

张冠军教授:目前Dako 28-8、Ventana SP263、Dako 22C3和Ventana SP142是四个比较主要的PD-L1检测抗体。随着免疫治疗药物的上市,这四种抗体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但这些抗体判断阳性的阈值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对病理科或者对临床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帕博利珠单抗使用的是Dako 22C3抗体,FDA批准其作为伴随诊断,由于PD-L1表达与帕博利珠单抗疗效间的关系更密切,对治疗指导意义更大,因此临床打算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最好检测该项目。

免疫治疗检测较靶向治疗的检测更加复杂,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免疫治疗检测的指南或共识可以遵循,并且这四种抗体均未在中国获批上市,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PD-L1检测流程。

目前使用的检测标本大都为为手术切除标本,但存在存在肿瘤异质性、标本数量和肿瘤细胞有效成分等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以后小标本或细胞学标本能不能用,需要更多经验和数据。

提倡多学科协作 加强临床与病理互动

张冠军教授:为了满足临床免疫治疗药物应用的多方面需求,病理科医生需要建立多方法、多措施的平台;同时,PD-L1免疫组化阈值虽然是已知的,但需要病理科医生来执行。随着免疫中治疗的发展,病理科医生在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靶向治疗的检测上,临床和病理医生的配合已很默契,在标本选择、检测手段选择、检测报告解读中已形成共识。但是,免疫治疗的复杂性更需要临床和病理医生更加紧密的结合,例如该选择哪个抗体,哪个检测平台能解决问题。通过多学科协作(MDT)形式,可以增强这种默契,优化流程。让临床医生走进病理,相互融合。


               
版权声明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2018CSCO】李文才教授:免疫药..
  • 值得期待!尼拉帕利中国研究全面..
  • 【Blood】Duvelisib治疗难治性白..
  • 一周回顾【10月1日-10月7日】..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