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是由全球多发性骨髓瘤的专家组成的团体。每年都会在国际骨髓瘤基金会支持下主办一次由全球多发性骨髓瘤专家参加的学术会议。今年的第9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会议(IMWG)于当地时间2018年6月12日—2018年6月13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其间,【肿瘤资讯】有幸对该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国多发性骨髓瘤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进行了专访,详细内容如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委员、亚洲骨髓瘤网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骨髓瘤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血液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质谱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变检测新手段
近年来,随着多种新药的出现,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疗效显著提高,微小残留病检测也随之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目前,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手段主要包括二代测序、二代流式细胞术,以及最新出现的质谱检测,这也是本次IMWG会议重点讨论的内容。质谱检测能与常规检测手段达到同样的效果。
相比而言,二代测序因其技术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并不能广泛地在所有医院中开展;二代流式细胞术检测较为方便,推广起来相对容易;本次会议提出的质谱检测是一种能用于检测微小残留病方法,效果很好。
筛查MGUS,尽早识别多发性骨髓瘤高风险患者
众所周知,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前期阶段,识别出将来可能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的MGUS患者非常关键。识别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贫血、骨病及肾病等。实际上,MGUS患者可能会检测出早期的骨病变,这主要得益于更敏感的检查手段,如本次会议上重点讨论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全身低剂量CT、PET-CT或MRI等。对于这类出现早期骨病变的MGUS患者,将来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较大,因此MGUS患者早期骨病变(如轻微的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的处理是本次会议的讨论重点。
另外,本次IMWG会议还讨论了关于MGUS的筛查。正常人群随着年龄增大,MGUS的发生比例也相应增加,因此MGUS的筛查也应加以重视。
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何时需要治疗?
目前认为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不需要治疗,那高危的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是否需要治疗呢?目前已将超高危的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包括骨髓的浆细胞超过60%、血清游离轻链受累/非受累的比值超过100、CT或MRI发现一个以上的骨破坏病灶)归为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实际上,仍有部分高危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虽然没有达到上述超高危的标准,但同时存在多个因素,针对这种早期的冒烟型骨髓瘤,应该如何处理呢?肿瘤提倡早诊、早治。既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多发性骨髓瘤早治与晚治的疗效无差异。近年来,如卡非佐米和抗CD38单克隆抗体等新药的出现将实现杀灭早期肿瘤细胞、有效控制早期疾病、甚至治愈的目标。针对新药治疗早期或高危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相关研究也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检测手段主要有全身低剂量CT、MRI以及PET-CT等。本次会议上,德国海德堡的研究强调了全身低剂量CT的应用,并且参会者讨论了相关指南的可行性。针对骨病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相关指南将会发布。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
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治疗,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单克隆抗体(抗CD38单抗、抗CD1抗体、CAR-T细胞疗法等)。另外,免疫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是:如何提高疗效、减少耐药及降低不良反应。CAR-T细胞疗法目前显示出很好的疗效,但副反应相对较大,并且部分患者出现了疾病进展。因此,未来应该探索设计多靶点的CAR,进一步提高其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平衡多因素,争取最大获益
目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越来越多,但昂贵的价格也限制了其使用人群。事实上,对于目前已上市的众多新药,只有美国的患者使用不受限制,欧洲患者也因多种因素限制了使用人群。药品价格的评估因素主要是成本及患者获益,同时还需要考虑政策、患者需求等相关问题。因此,新药价格、患者及政府负担等相关药物经济学问题也成为近年的热点。
第9届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会议,主要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做了重要的讨论,相关的共识及指南会陆续发布。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医生交流、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备注“血液肿瘤”,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