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TNBC分子分型特点大揭秘

临床医学

1970-01-01      

5299 0
编译:Aries
来源:肿瘤资讯

三阴性乳腺癌仍是目前最棘手的乳腺癌分型。尽管通过基因测序已发现TNBC的分子分型,但如何“分而治之”仍是未解之谜。该研究通过多种方法从基因及转录水平深入挖掘各TNBC亚型的异质性,为研发新型靶向治疗带来曙光。

背景:根据全基因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可至少细分为6种分子亚型,如基底样1型(BL1)、基底样2型(BL2)、免疫调节型(IM)、间充质型(M)、间充质干细胞型(MSL)和管腔雄激素受体型(LAR)。然而,导致不同亚型间预后、治疗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性的潜在驱动基因突变仍需深入探讨。

方法:本研究中拷贝数异常、体细胞突变及基因表达等数据来自METABRIC和TCGA数据库。TNBC亚型根据Lehmann’sTNBC分子分型工具定义。

结果:每个亚型均显示出截然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多因素模型显示,IM亚型预后较好,LAR亚型预后最差。BL1亚型基因组稳定性最差,TP53突变率高及DNA修复相关基因(BRCA2、MDM2、PTEN、RB1&TP53)拷贝数缺失率高。LAR亚型肿瘤突变负荷较高,以PI3KCA、AKT1和CDH1基因突变最显著。M和MSL亚型高表达血管生成基因标记物。IM高表达免疫相关基因及检查点抑制剂基因如PD1、PDL1及CTLA4。

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TNBC亚型的基因组异质性,为将来研发特异性的抗肿瘤治疗作铺垫。

介绍

既往研究提示不同TNBC亚型的预后及pCR不同。由于非选择性的TNBC患者从靶向治疗中的临床获益较差,因此有必要根据TNBC亚型优化治疗策略开展进一步研究。然而,导致不同亚型间预后、治疗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性的潜在驱动基因突变仍需深入探讨。

方法

本研究利用METABRIC数据库中355份和TCGA数据库中195份TNBC标本的转录及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 两个数据库的TNBC标本信息分析结果验证了Lehmann‘sTNBC分型方法;

2、 不同TNBC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各异:

1) 根据PAM50分型结果,大多数TNBC属于基底样型(76%)、HER2富集型(15%)、正常型(5%)和luminalA&B型(2%)。BL1、IM和M亚型主要由基底样型肿瘤组成,LAR和MSL亚型分别由75%HER2富集型及28%正常型肿瘤组成;

2) BL1亚型主要为年轻患者而LAR亚型则相反;BL1、IM和M亚型肿瘤级别较高,LAR和MSL亚型肿瘤级别较低;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髓样癌常见于LAR和IM亚型;

3) HER2富集亚型预后最差。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提示LAR亚型预后较差,IM亚型预后较好。

3、 不同TNBC亚型突变类型各异:

a) LAR亚型突变负荷较高而MSL亚型突变负荷较低;

b) TNBC整体标本的外显区域中,TP53、MUC16和PIK3CA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BL1亚型的TP53突变率最高;与其他亚型相比,LAR亚型的突变类型明显不同,以PIK3CA、KMT2C、CDH1、NF1和AKT1基因突变率最高。

4、 不同TNBC亚型基因组稳定性不同:根据HR状态、PAM50分型及Lehmann‘sTNBC分型进行染色体不稳定性评分(CIN)

1) ER-/HER2-及基底样癌、BL1和M亚型TNBC的CIN较高;

2) TNBC总体标本中,MYC、PIK3CA、CDK6是最常见的扩增基因,MAP2K4、TP53和NCOR1是常见的半合子(HETD)/纯合子(HOMD)缺失基因;

3) BL1亚型拷贝数异常发生率最高,以MYC、PIK3CA、CDK6、AKT2、KRAS、FGFR1、IGF1R、CCNE1、CDKN2A/B基因高扩增水平以及DNA修复相关基因如BCRA2、PTEN、MDM2、RB1、TP53基因的高频HETD/HOMD为主;

4) LAR亚型中EGFR、AKT1基因扩增水平较高以及CCND3、AKT2、ESR1、CDKN2A/B、SMAD4、NF1、NCOR1、TP53和MAP2K4基因高频HETD/HOMD;

5) M亚型中DNMT3A、TP53基因扩增水平较高以及PDGFRA、RB1和MAP3K1基因高频HETD/HOMD。

5、 根据Hallmarks of Cancer标记物探讨不同TNBC亚型的生物学行为

结果显示BL1亚型与“基因组不稳定及突变”相关,IM亚型与“规避免疫破坏”及“促瘤炎症”相关,M亚型与“诱导血管生成”相关,MSL亚型与“侵袭与转移激活”及“诱导血管生成”相关。

讨论

我们的研究能大体重复Lehmann‘sTNBC分型结果。不同TNBC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体生存预后、PAM50基因分型及免疫组化分型分布。值得注意的是LAR亚型突变负荷较高,以PI3K通路突变为主,而MSL亚型突变负荷最低。这可部分解释了这两个亚型分别对应PAM50分型中的HER2富集型及正常型。

尽管绝大部分TNBC为浸润性导管癌,但我们的研究可见部分LAR及IM亚型包含浸润性小叶癌及浸润性髓样癌。与LAR亚型类似,小叶癌的PIK3CA、AKT1、CDH1基因的突变率高,而与IM亚型类似的髓样癌则富含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这可通过表达增强的免疫检查点基因及免疫反应标记物检测。

此外,可根据不同TNBC亚型的突变及拷贝数异常类型研发新型的靶向治疗。如BL1亚型具有高度基因组不稳定性,TP53、BCRA1/2及RB1基因缺失及PPAR1基因扩增,提示该亚型可能对PARP抑制剂敏感。RB1、CDK4及CDK6表达水平与CDK4/6抑制剂敏感性相关,CDK4和CDK6mRNA表达水平低但RB1高表达的LAR及MSL亚型可能对CDK4/6抑制剂敏感。

MSL亚型过表达“诱导血管生成”标记物即PDGFR和VEGFRmRNA,可能从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获益。M亚型高表达EGFR和Notch通路及EGFR、NOTCH1、NOTCH3mRNA,提示针对EGFR和Notch通路的靶向治疗可用于这类肿瘤。高表达免疫相关标记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基因的mRNA是IM亚型与其他TNBC亚型的主要区别,因此这类肿瘤很可能从检查点抑制剂中获益。

除了MSL亚型,其他TNBC亚型均出现高频MYC基因扩增,BL1和M亚型还出现相应的mRNA过表达。近期研究显示选择性抑制CDK1/2和剪切酶核心成分BUD31可诱导MYC过表达的TNBC肿瘤凋亡,这提示TNBC特别是BL1及M亚型可从CDK1/2及剪切酶抑制剂中获益。

结论

我们的研究首次从体细胞突变、拷贝数异常及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分析了不同TNBC亚型的生物学异质性,为研发新型靶向抗肿瘤治疗作铺垫。 

点评
TNBC是目前乳腺癌各个分型中预后最差的,治疗手段也是最有限的,化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标准系统治疗方案。从基因水平深入了解各个TNBC亚型特点,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实现精准治疗。但仍需很长的研究阶段。
参考文献

https://academic.oup.com/annonc/advance-article/doi/10.1093/annonc/mdy024/4819112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宋小编
版权声明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Radiology:除了你所熟知的BI-RA..
  • 2018 ASCO最具影响力年度进展花..
  • 【JCO】EML4-ALK变体亚型是否影..
  • CFDA最新发布:第二十六批优先审..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