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臻知
小医生成长日记 | 大医生不用看了
从2017.6.6发布第一期帖子,迄今为止已经半年有余……在这段时间,在中山三院袁联雄老师的陪伴下,写了不少帖子,关于帖子的类型也尝试了许多,很庆幸自己一路坚持了下来。
因为,这段旅途,既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潜力与成长,又让我知道了能力有上限、凡事不可强求。
当然,今天写新的帖子并不是为了自我赞美,只是想以此为一个引子,从“关于学习、关于临床、关于思考”这个大到可以囊括一切的巨大框架中,简单说几句。
拙见
回望刚开始做公众号的状态,发现彼时态度并不完全端正。之所以想做公众号,除了最原始的学习与交流需求之外,还有就是抱着“希望能一鸣惊人”的侥幸态度。
所以,当时最开始尝试了许许多多大的题目,并希望能够每天保持这种打鸡血的状态,达到每隔一周就做出一个专题报告的急功近利的态度。
最初,确实很顺利,殊不知那是数年的知识积累与感悟。但随着时间推进,脑中存货越来越少、知识越来越匮乏,人也逐渐变得疲惫不堪,但为了保证更新速度,却也不得不写上一些自身并不十分满意的滥竽充数的帖子。
因此,今天的帖子,主要是反思与展望。
关于学习,我觉得保持一种端正的态度很重要。关于这个,我的研究生老师王军业教授很推崇一个方法,那就是”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在我看来,积极的学习应该正如小鸡啄米、涓涓细流一样,不急不缓却又时刻进行着。随着量变的不断积累,总有质变的一天。
关于临床,正如臻知拙见(9)医生,临床工作累成狗,你该怎么看文章?所言,”成长是一个很私人的东西,没有客观指标可评判。“而”一个优秀临床医生的成长就需要不断积累有效的临床素材并加以提炼“。就此,我提到了要不仅要积极提炼经管病人的经验教训,也要积极阅读跟进他人的研究成果以扩大眼界。
那么,作为希望成为一个可靠的临床医生的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针对以上问题,我仔细梳理了自己的思路,经过谨慎的考虑,决定在对公众号内容进行相应的归类并增添新的系列。
关于正论,以”悦读时光“和”专题报告“为主线进行。之所以为正论,是因为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来自官方发表的文献阅读与总结归纳,相对而言比较正式、比较主流。
悦读时光,主要针对单篇文章进行高效地解读,强调”在熟悉研究背景的前提下,在了解研究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甄别,则其善者而从之~"。具体参照臻知拙见(9)医生,临床工作累成狗,你该怎么看文章?
专题报告,主要针对时下流行的相关问题,在业已具备一定知识积累的前提下,进行系统性、全面性地解析与解读。
关于杂谈,以”臻知拙见“和”杏林小札“为主线进行。之所以为杂谈,是因为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来自一时兴起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思考。正因如此,相比正论而言,其存在更显著的偏倚,论点也可能有误。但是,我依然认为开辟这么一个部分十分有必要,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不断思考、不断认识自身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的。作为临床医生,不仅要有基于实际情况下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要经常反省过去的错误并积极改正。
臻知拙见,其本质是一种基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事物而引发的思考,形式十分随意,想象也是天马行空,但是在内容上,多偏向学习方法学、成长心得体会之类的自省性文字。
杏林小札,则是强调以一个小临床医生的角度来看待临床实际问题。将管理患者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以图文形式呈现出来,与各位看官交流。因此其内容更贴近临床工作本身。再次强调,既然是小札,本部分体现的是日常临床工作中的思考与体会,其本质是小小临床医生的成长经历,并不强调”高大上“的炫酷格调。
统计部分仍主要有袁老师负责,据郑医生了解,其也正在紧锣密布地筹备新的专题报告。
至于科普内容,仍会不定期推出。但由于科普必须以科学为基础,因此强调在储备知识足够时才进行,而不过分冒进求成。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保持交流、共同提高~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