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作为血液领域最重要的国际盛会,能够在ASH上发表研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本届ASH会议的第一天,王建祥教授应邀对自己团队的一项AML移植前强化诱导的原创研究做口头报道。《肿瘤资讯》非常有幸地采访到了王建祥教授,对这项原创研究进行介绍。王教授还对此次会议AML强化诱导治疗、免疫及靶向治疗的相关进展做了盘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
白血病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前任主委
肿瘤资讯:王教授您好!本届ASH上您应邀对一项AML移植前强化诱导的原创研究做口头报道,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请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研究的情况好吗?
王建祥教授:本届ASH会议第一天,我极为荣幸地获邀进行口头发言。我们团队的这项研究主要针对AML患者的诱导治疗。其出发点主要基于前期预试验的结果,预试验结果显示:(1)在诱导治疗的后程增加阿糖胞苷(Ara-c)剂量可更为有效的杀灭白血病细胞、消除微小残留病(MRD)的水平更佳;(2)这项强化诱导治疗方案可提高AML患者的缓解率、显著改善AML患者的生存情况。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项前期试验的结论,我们团队开展了一项历时6年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截至目前,该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超过30月。该研究结果显示:(1)阿糖胞苷(Ara-c)剂量递增的强化诱导治疗方案可显著提升AML患者的缓解率,尤其对于预后不良组AML患者而言,其完全缓解率(CR)可得到明显提升;(2)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率(DFS)。其研究终点已达到,我们发现:通过强化诱导治疗,AML患者的DFS可获得明显的改善。此外,其总体生存(OS)目前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也呈现出OS提升的趋势;(3)该研究中,强化诱导治疗改善AML患者生存的机制在于:通过强化诱导治疗,可使AM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提升,其微小残留病(MRD)的清除更加彻底。因此能提供更强及更深度的缓解,进而转化成缓解优势及生存优势。
总体而言,这项临床研究对于进一步指导优化AML诱导治疗方案提供了较强的循证医学依据。
【肿瘤资讯】: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该项研究的方案设计?
王建祥教授:目前在国内,AML领域尚无更多的新药可用于临床,该项研究基于已有的药物进行研究设计,以期在AML治疗的前期阶段(诱导治疗阶段)将缓解质量提升,故而对诱导治疗进行了优化。此外,为了提供更好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在研究设计之初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开展临床试验,包括改善阈值、预期改善空间、统计方法效率以及显著性水平等因素。并测算相应入组患者数量等。因此,本研究是一项经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
【肿瘤资讯】:能否请您盘点一下本届会议期间其它印象深刻的研究呢?
王建祥教授:本次ASH会议上,我印象深刻的研究有:(1)在AML免疫治疗领域,有研究显示:CD123以及CD3的双功能抗体对于难治/复发性AML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这种双克隆抗体与CD19/CD3的双功能抗体较为相似,它为难治/复发性AML患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治疗途径,这不同于以往传统治疗或靶向治疗的理念。(2)在白血病靶向治疗领域,髓系白血病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型靶向药物,有代表性的药物有:IDH2抑制剂、FLT-3抑制剂。此两种靶向药物以往就开展了临床试验,本次ASH会议上,其临床试验入组的患者在进一步增加、研究时间在延长,说明其疗效是值得肯定的。(3) 在AML基础研究方面,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与AML的预后存在相关性,丰富了AML的预后评估系统。同时,某些基因突变在发生等级及层次方面存在差异,某些基因突变在克隆性造血过程中便会出现,这就意味着:在白血病治疗达缓解之后,甚至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仍可发现存在突变的克隆性造血。这种克隆性造血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探索。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