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饶毅实名举报三位医学大咖学术造假,中科院必须有担当说yes or no!不能再不了了之!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
11月29日,饶毅,个人实名制举报3位大咖的学术造假行为: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裴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
举报信的主要内容
1)贵委应该有效、有胆魄地彻底调查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张胆的造假;
2)贵委应该严肃调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研究院裴钢于1999 年,用贵委三项经费(39630130, 39625015 和 39825110)支持其发表的论文(Ling et al., PNAS 96:7922-7927)。该篇论文的图3、图4、图5 是不可能真实的,只有造假才能产生(众所周知GPCR需要七重跨膜区域才有功能,裴钢号称只要5重跨膜,而且居然两个GPCRs都是这样的,出了3个同样错误的图)。贵委20年不触及这个问题,现在这是实名举报,贵委不要推卸躲避,洗刷中国科学院因这篇造假文章选出院士的耻辱。
3)今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耿美玉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Wang et al Cell Research 29:787-803),号称其发明的药物GV971 能够通过肠道菌群治疗小鼠的阿尔兹海默症。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现实名举报,请贵委做些好事,为中国科学界洗刷耻辱。
谁是饶毅?
三位被举报的大咖是谁?
李红良,男,1974年出生,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李红良早在2017年就有过涉嫌学术造假的行为:
2018年的1月2日,李红良团队在影响因子超过30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近一年以来的第五篇论文。
1月18日,网络上开始出现公开质疑这支高产团队学术造假的声音。
质疑主要围绕李红良2017年2月及5月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两篇论文:《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和《多泡体调控蛋白Tmbim1通过靶向Tlr4的溶酶体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匿名举报者认为,在关键的动物实验部分存在实验周期、动物数量均不足两大问题。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随即发表声明称,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最早于2017年4月28日收到相关匿名举报,随即启动调查,并于2017年12月18日责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包括三名院士在内的五名专家进行鉴定。专家组当时认为,三个课题中关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的数据不存在伪造科研数据的行为。
针对1月18日网络上的相关质疑,武汉大学方面表示学术委员会将再次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和评判。学术委员会评价结论将公开发布。
2018年开始,饶毅教授作为主编的《知识分子》先后发布近十篇文章,质疑李红良多篇研究论文造假,其中包括 Nature Medicine 等顶级论文,以及硕士论文。
饶毅在其举报信中称“国自委的人员咨询过我有关武汉大学李红良学术不端,武汉大学在2018 年9 月下旬希望我参与调查李红良论文造假事件,2018年11月17日武大邀请我任李红良事件独立调查组组长,我因太忙并未答应。2018年11月22日盖章“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咨询函,由电子邮件寄达我参与主编的《知识分子》微信公号的电子邮箱。不出24小时的2018年11月23日,很多人的电子邮箱收到匿名造谣攻击我的信件。”
裴钢,男,1953年出生,细胞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校长。
耿美玉,女,1963年出生,药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并任药物研究所第十四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耿美玉主要从事抗阿尔茨海默病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发和生物标志物研究,是首款抗艾兹海默症药物G971的研发者之一。
(关于内容有任何问题,可以与Dr.2进行探讨,微信号medicool2)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学库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