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的治疗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KI)已经成为这类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但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可能出现耐药,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是EGFR TKI的常见耐药机制之一。本期来自湖南省肿瘤医院肺胃肠内科的张永昌医生带来病例分享,患者一线EGFR TKI耐药后SCLC转化,在三线治疗中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取得令人欣喜的结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
湖南省省委组织部“湖湘青年英才”
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年轻优秀科技人才”
湖南省“225”人才工程项目优秀科技人才
长沙市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湖南省抗癌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editor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Lancet Onc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Oncogene》《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及《Lung Cancer》等杂志发表多篇SCI论文。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52岁。初次就诊以“咳嗽咳痰1月余”为主诉入院。既往史:2003年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2008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
2015年11月23日全胸部CT:1)右肺上叶后段肿块灶,考虑肺癌;2)左肺斜裂间结节灶。
2015年11月30日PET-CT:1)右中肺肿块影;2)奇食隐窝、左肺门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3)左肩胛骨结节影,考虑转移。
行肺部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示:低分化腺癌。基因检测发现EGFR 19del突变。
临床诊断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右肺中央型
低分化腺癌 cT2N2M1 Ⅳ期
左肩胛骨转移
EGFR 19del突变
治疗经过
1. 一线治疗: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接受厄洛替尼治疗,2018年9月复查胸部CT:右中肺病变较前增大,其周围小结节较前增大(图1-2)。提示疾病进展,考虑厄洛替尼耐药。患者一线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FS)31个月,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PR)。
图1. 患者一线治疗过程中影像学变化
图2. 一线治疗评估疾病进展
患者一线治疗进展后,于2018年9月12日行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示:(右肺肿块穿刺)低分化癌,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符合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含小细胞癌)(图3)。免疫组化报告为:CK+,CK7+,TTF-1+,NapsinA-,Syn+,CgA+,P40-,CK5/6-,P63-,Ki-67约50%,ALK-。基因检测示:EGFR 19del突变。
图3. 进展后穿刺病理
2. 二线治疗:2018年9-10月行两周期EC方案(依托泊苷+卡铂)治疗,2018年10-12月行胸部放疗,放疗剂量:95%PTV 60Gy/2Gy/30f/47d。放疗期间于2018年11月14日同步行1周期EC方案化疗。疗效评价为PR(图4),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炎,2018年12月恢复厄洛替尼治疗。
图4. 二线治疗过程中影像学变化(放化疗阶段)
2019年5月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胸部CT示食管下段受压(图5)。2019年8月患者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进流食困难。再次复查(图6),考虑疾病进展,二线治疗PFS为10个月。
图5. 患者胸部CT示食管下段受压(2019年5月)
图6. 患者胸部CT(2019年8月)
2019年8月7日行超声胃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活检标本进行病理检测:(纵隔肿物穿刺)基本为凝血块,仅见极少许异型上皮样细胞,疑为肿瘤,可供诊断的有效成分太少(图7)。基因检测:EGFR 19del突变。
图7. 胃镜引导下针吸活检
3. 三线治疗:2019年8至今,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两周期后疗效评价为为PR(图8)。
图8. 三线治疗前后胸部CT对比
病史小结
患者中年女性,首诊为Ⅳ期右肺腺癌,合并EGFR 19del突变。一线接受厄洛替尼治疗后,最佳疗效PR,PFS为31个月。一线治疗进展后穿刺活检,病理提示符合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含小细胞癌),同时仍检测到EGFR 19del突变。二线接受EC方案化疗3个周期,同时接受姑息性放疗,放化疗接受后继续给予厄洛替尼治疗,最佳疗效为PR,PFS达10个月。二线治疗进展后第三次穿刺活检,肿瘤组织较少,仍可见EGFR 19del突变。三线治疗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最佳疗效PR,目前仍在持续治疗中。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教研室主任
肺胃肠肿瘤内科主任
湖南省呼吸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席专家
国家药监总局新药审评专家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CTONG主要研究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及免疫治疗专委会、药物研发专委会委员、神经系统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青委会常委、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湖南“225”工程医学学科带头人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这是一例首诊Ⅳ期,伴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患者在每次耐药后都进行组织活检,探寻耐药机制,指导后续治疗,同时在每次检测中,均提示有EGFR 19del突变。患者目前生存时间超过3年,且仍在持续获益,一般状态较好,整个治疗历程比较成功。回顾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和总结:
第一,患者一线接受厄洛替尼治疗,PFS达到31个月,这是令人非常欣喜的结果。进展后再次活检,提示出现SCLC转化。既往研究报道显示,EGFR突变型NSCLC在接受EGFR TKI治疗进展后,可能转化为SCLC和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以RB1、TP53和PIK3CA突变为特征。这类肿瘤一般对依托泊苷铂类治疗反应率高,此外,对紫杉烷类药物反应率也很高。这例患者在一线耐药检测到SCLC成分后,二线接受EC方案化疗和胸部放疗,取得了PR的疗效。同时考虑到肿瘤仍然合并EGFR 19del突变,放化疗结束后继续给予厄洛替尼治疗,二线治疗取得了10个月的PFS,这是相对不错的结果。
第二,在二线治疗耐药以后,继续进行耐药病灶的穿刺活检。目前对于EGFR突变且未合并T790M突变患者的三线治疗,没有标准方案可选。基于ALTER1303研究,安罗替尼在国内获批,单药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除此之外,安罗替尼也获批了单药用于既往至少接受2种化疗方案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SCLC的治疗适应证。因此该例患者可以考虑接受安罗替尼治疗。但考虑到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的有效率仍有待提高,作为抗血管生成类的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证实,抗血管生成药物和PD-1/PD-L1单抗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因此,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三线给予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是比较好的治疗选择,患者在治疗两周期后,取得非常好的疗效。该患者的临床获益也进一步证实该组合方案的疗效,期待未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