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病例分享 | 患者发生溶血性贫血,是疾病本身引起?还是药物引起?

临床医学

1970-01-01      

2268 0
编译:月下荷花
来源:肿瘤资讯

羟基脲常用于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此外还可用于治疗镰状细胞性贫血。羟基脲上市已有60年,在使用过程中对其正作用和副作用的认识逐步加深。近日,Cornelisse教授在Br J Haematol杂志发文,报告了一例羟基脲所致的溶血性贫血,这是一种罕见的副作用。

病例介绍

59岁男性,病史包括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因血小板1400×109/L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因患者有心脏病史,属于高危ET,根据指南给予阿斯匹林和羟基脲治疗,耐受性良好,血小板降至390×109/L。治疗6年后常规随访时患者主诉疲劳,体检无异常发现。化验检查血红蛋白7.6g/dL,MCV116fl,网织红细胞109×109/L,血小板173×109/L,白细胞3.9×109/L,胆红素57μmol/L,铁蛋白302μg/L,结合珠蛋白<0.08 g/L,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DAT和IAT)阴性,冷凝集素阴性,B12和叶酸正常,血涂片上未见到异型红细胞,外周血免疫分型正常,腹部超声无异常,复查实验室检查显示持续存在溶血性贫血。由于未发现其他原因,因此怀疑为羟基脲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当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后停用羟基脲治疗,改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此后,血红蛋白从6.8g/dL上升到 8.4g/dL,结合珠蛋白升至0.53g/L,胆红素恢复正常。然而,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耐受性很差,因此恢复了羟基脲治疗,结果血红蛋白再次下降,结合珠蛋白 <0.08 g/L,胆红素升高。因此确认为羟基脲引起的非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

寻根溯源

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药物,既可是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也可是非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的氧化性溶血或是药物诱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本例报告的是羟基脲引起的非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

羟基脲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阻断核糖核苷酸二磷酸还原酶抑制RNA合成,从而阻止DNA形成,达到抑制造血的目的,但同时也产生一些副作用,包括大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是其罕见副作用。文献报道,1例80岁男性采用羟基脲治疗ET,2年半后出现溶血性贫血,DAT阴性,未发现其他引起溶血的原因,羟基脲停用后溶血停止;第二例是1名61岁男性也是采用羟基脲治疗ET,5年后发生溶血性贫血,此例患者考虑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此外,还有一系列病例报道,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羟基脲治疗,剂量50 mg/kg/天,6个月后有2例患者发生溶血,但未对溶血原因做进一步分析。

本文报告的病例是首例通过再引入治疗证实羟基脲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Naranjo评分9分,高度考虑为药物不良反应。但羟基脲导致溶血的机制尚不清楚,DAT和冷凝集素阴性,提示不太可能是免疫诱导的溶血性贫血。一个可能的机制是氧化应激引起血红蛋白变性,导致溶血,体外研究曾有过相关描述。另一可能机制是由于 DNA合成受损,无效红细胞生成导致溶血性贫血,正如严重维生素B12缺乏时引起的溶血。补体系统激活也会导致溶血,但通常DAT阳性。

羟基脲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可能并不少见,只是未能充分识别,因为大细胞贫血是羟基脲很常见的副作用,而且羟基脲治疗血红蛋白病时,疾病本身就存在溶血,因此掩盖了药物导致的溶血,所以血红蛋白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如果溶血加重,要注意是否与治疗相关。

参考文献

Cornelisse AC, Bergkamp FJM, Griffioen-Keijzer A. Haemolytic anaemia: an unrecognised side effect of hydroxyurea? Br J Haematol. 2019; DOI:10.1111/bjh.16346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Amie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https://doctor.liangyihui.net/#/FastHomepage" adid="326">
大型公益活动-【良医汇】肿瘤专家在线答疑
查看详情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疫情期间企业员工线上培训补贴政..
  • 塞瑞替尼:治疗ALK阳性NSCLC脑转..
  • 疫情下的中国公共卫生体系..
  • 春节转发提醒所有人!不明原因肺..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