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死亡率88%,非洲怪病为何如此厉害

临床医学

2021-12-13      

1727 0
 

作者:小贝

校稿:朝乾 / 编辑:养乐多

久久未能消退的新冠病毒彻底改变了世人的生活,疫苗、口罩、行程码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已经把疫情当做了常态,而前新冠时代反而变得陌生起来。这种习以为常降低了我们对于病毒的敬畏,也忽略了世界上危险的病毒远不止新冠一种


相比这种病毒的致死率和症状恐怖程度

新冠只能算弟弟(图:shutterstock)▼


想象一种非常可怕的病毒,感染后患者在发烧、呕吐、腹泻中日渐虚弱,眼角和鼻孔开始渗血,脏器碎片随呕吐物从嘴中喷涌而出。与此同时患者的意识变得模糊,最终人格解体,部分人还会出现仿佛电影中僵尸的发狂行为。严重者在临终前便已经成为一具“血尸”。


精神污染了——rua(图:壹图网)▼


这种病毒便是埃博拉病毒,它的生物安全等级比新冠更高。在医生进入疫区都可能不戴口罩的时代,中国援非医疗队与国际社会一起控制住了这场疫情,并为抗疫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不是所有医护人员都一定有口罩带

(今日文末有福利哦!)

(图:shutterstock)▼

融化身体的恐怖疾病


1976年7月南苏丹恩扎拉突然爆发埃博拉疫情,并在医院造成聚集性传播。两个月后,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位吃了野味的教师感染埃博拉病毒,缺少传染病防治手段的医院同样成为了聚集性传播的中心。这种来自丛林的病毒,第一次亮相便以极端恐怖的方式带走众多生命,又悄无声息地退回到丛林里,静待下一次爆发。


即使科技昌明如21世纪

人类对雨林深处的了解依然很有限

人类作为生物体仍然是很脆弱的

(底图:shutterstock)▼


事后经过多年研究,研究人员推断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羚羊和豪猪也都能被传染。这种病毒对于果蝠来说相对温和,但是对灵长动物来说就很可怕了


对于人类来说,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便会被感染。然而当地人不但吃猴子、豪猪和羚羊,将这种巨大蝙蝠视作野味


果蝠是当地人的美味之一,真要命了

(图:wikipedia)▼


除了食用野味,病毒进入人体最高效的形式还是通过血液。随着病情加重,血液中会逐渐产生血栓,堵塞毛血管,导致体内从肠道,到肝脏,再到大脑的器官出现星星点点的坏死,外部的皮肤裂口,渗出血液,患者就变成了移动的病毒库


可以想象,病人很痛苦,医生也很害怕

(图:wikipedia)▼


到了这一阶段,埃博拉就可以通过人际间传播了,直接接触到埃博拉患者的血液、粪便、呕吐物、精液,或沾染上述体液的物品如衣物床单等,都可以传播病毒。在缺乏防疫条件和意识的非洲,患者的家人、朋友、同事以及医护人员很容易被感染。


所以宣传基础卫生知识在非洲极其重要

(图:壹图网)▼


不过,在缺乏医疗条件的情况下,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高达88%,部分患者发病24小时后就会去世,严重限制了疫情的传播。埃博拉病毒通常出现零星病例后疫情便会消退。


埃博拉非常容易家庭传播

但形成大规模传播很多次是以医院为中心扩散

主要还是公卫水平和意识差导致的▼


但是,西非具备爆发埃博拉疫情的条件。几内亚湾沿海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这里也是果蝠重要的栖息地。世界上大多数传染病都是人畜共患疾病,湿热的西非自然是种种微生物的天堂,疟疾、阿米巴痢疾、肺结核等疫病已经在这里传播许久了。


近几十年的时间里,西非的交通条件逐渐改善,人口密度迅速提高,丛林地带被破坏开发,丛林中的种种疾病有了更多来到人类社会的机会。


几内亚湾美丽的同时也有来自自然的危险

(图:图虫创意)▼


 

国际合作终结疫情


2014年3月19日几内亚卫生部通报了该国爆发“病毒性出血热”,样本被送往塞内加尔与法国辨识。其实此时病毒已经在当地蔓延了一段时间,几内亚有统计的死亡病例高达数十人,分布在八个不同地区。等到确认毒株为埃博拉病毒中毒性最强的扎伊尔型时,病毒已经扩散到了多个国家,早已错失了控制疫情的黄金时期。


1976年以来非洲的埃博拉病例

大部分都在几内亚湾周边

(图:wikipedia@Gregor Rom)▼


事后溯源,一个两岁的几内亚孩子被推测为零号病人。他可能接触过蝙蝠,早在2013年末就已经患病,他家人纷纷患病死去。当地人早已见惯了死亡与不幸,对这样离奇的死亡事件并未提高警惕,而是按照当地习俗大办葬礼。妇女负责清理尸体,各地亲友赶来抚尸恸哭,甚至亲吻尸体,尸体三天后才下葬。这又导致了聚集性传播


非洲传统的社区葬礼就是埃博拉早期的重要传染源

(图:电视剧《埃博拉前线》)▼


而政府低下的执政能力,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靠非法采矿生存的反政府武装拥兵自重导致防疫政策无法统一执行等原因,让疫情逐渐发酵。不严格的边境管理被国境分隔民族的跨国流动,导致疫情在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肆虐,并蔓延到塞内加尔、马里,两亿人口的尼日利亚也出现了新病例,在全球化的2010年代,任凭埃博拉大流行,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些国家的医疗资源普遍非常紧缺,完全不具备面对埃博拉疫情冲击的能力。塞拉利昂全国600多万人口,总共只有不足200名医生,10量救护车中有2辆不能开。当地医院完全达不到隔离医院的软硬件设施,当病例涌入,仅仅几个月时间,就有一半医生因为染病倒下,医疗物资告急,连医用手套和针头都要耗尽了。


塞拉利昂的埃博拉医院,你不说我也看不出来

(左右滑动,图:wikipedia)▼


世界强国普遍派出了自己的医疗队,有数十年援非医疗经验的中国,率先采取行动,累计多批次派出医疗卫生人员近1200名,人道主义援助数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和卫生援助行动


中国组建援非抗埃医疗队

(图:电视剧《埃博拉前线》)▼


为了不让设施简陋的医院变成聚集性传播的源头,中国甚至利用基建能力,迅速援建了西非地区第一个P3实验室;将中塞友好医院改造为有传染病防治能力的诊疗中心;仅用一个月就在利比里亚建成了现代化传染病诊疗中心。该中心拥有100张床位,是该国最好的医院。


2016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终于消退,没有酿成全球大流行。援非医护人员做到“零感染”的目标,其中援助塞拉利昂的医疗队创造了“日均收治病人最多、埃博拉患者治愈率最高”的纪录。通过援助西非埃博拉抗疫,中国也积累了珍贵的抗疫经验。相关表彰和纪录片不少,但是因为缺位了更加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导致故事的细节不为大众所知。


 

无人知晓的故事


如果说,之前对非洲埃博拉病毒的印象大多数都停留在新闻报道里和文字表述中,那根据真实事件为核心原型改编的电视剧《埃博拉前线》就把当时的凶险具像化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开篇便是一艘甲板上躺着数位满身污血的人的“幽灵船”,昭示着病毒已经出现。



另一边,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正在准备着圆满完成任务回国,一位手脚抽搐,身体不断渗血,口吐污血身染不明病症的患者的出现打破了轻松的氛围。被抢救的患者从挣扎到死亡不过几秒钟,几个镜头就把病毒的恐怖展现无疑,让观众隔着屏幕都感觉到紧张。



当地医生盖斯姆在无防护状态下抢救“零号病人”时,被病人吐的污血喷溅到脸上,镜头的特写让我们预知了医生感染病毒的命运,从隔离到发病,我们看到老盖在弥留之际同样手脚抽搐、喷血,以及还出现“诈尸”状况,最终隔着塑料布死在了好朋友中国援非医生郑书鹏的怀中。



增加的感染、死亡人数,让医院进入到紧急状态。迅速蔓延的病毒,加上当地有限的医疗条件,如果不能快速找到控制病毒的方法,后果不堪设想。深爱祖国的盖斯姆医生生前留下最后的遗愿就是捐献出遗体,希望郑书鹏通过解剖自己可以研究出病毒攻陷人体的机理,找到拯救病患的方法。这位从中国学医归来的盖斯姆希望帮助更多的当地人。



带着老盖的遗愿和医生的职业使命,郑书鹏进入了埃博拉病毒“零号病人”出现的地方——桑宜村,更多的情节也就此展开。


剧情的引人入胜,离不开扎实的剧本。为了完成剧本,主创人员采访了医疗卫生领域的顶级专家和亲历者,积累了几百个小时的采访素材,近千万字的采访记录,剧本前后打磨了三年多,更是在2019年实地走访了西非。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还原真实性,请前外交人员、主人公的原型医生进行全程指导。剧中的实验室是按照真正的P4实验室规格1:1搭建,内置真实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剧中的化验、手术的专业动作都经过医生指导,尽可能的为观众还原当时的场景。



同时,主线剧情外加入了钻石走私的支线剧情。通过华裔调查记者,白人投机客,观众们可以了解非洲独特的地域文化


12月8日《埃博拉前线》在腾讯视频上线。在疫情久久不能消退的今天,我们可能更能体会到这部剧所体现的病毒面前人类的脆弱,以及医护人员的无疆大爱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地球知识局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4本中科院预警期刊,被SCIE剔除..
  • 重磅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 罕见!国家医保局连发5篇文章叫..
  • 2024年国自然初审结果即将公布!..
  • 推荐阅读 更多>>
  • 震惊!究竟有多少科学实验是拿娃..
  • 在老牌出版社,我亲手给“学术垃..
  • 创新药企抢人大战:资本泡沫下的..
  • 《自然》子刊:癌细胞转移前就把..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