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疗政策

移动医疗中的滴滴优步正在成长,并购一触即发!

医疗政策

1970-01-01      

1321 0

移动医疗中的滴滴优步正在成长,并购一触即发!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     

       

这几天大伙都被滴滴优步的合并谣言、否认与再确认不断刷屏,昨天移动医疗界著名的谦哥撰文指出:连滴滴优步都合并了,为什么困难重重的移动医疗没有发生呢?并且调侃了下我司医库,悄悄地收编了十家按他说法是“经营不善”的同行。

当然,我不是特别同意谦哥说的,认为我司并购的都是行业内较弱的同行。其实很多公司相当不错,也很有实力。但移动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家应用的绝对用户量和有效活跃用户量都不够,那么当很多精益创业项目,尤其是关于重度垂直或者单一领域的快速规模发展的时候,受制于业务天花板很难短期突破,但是基本很多公司都养了几十个人,成本结构不合理,再加上资本寒冬到来,必然会导致少数公司上,一批公司下。可这并不代表下的企业就是行业中比较差的,其实有的时候恰恰相反,它们在某一领域某一痛点钻得非常深,业务做得也足够的扎实,而且有一些公司恰巧碰到了天灾和意外,非战之罪。

当然这里说为什么移动医疗界没有发生这些大规模的并购,除了上面我说的各家用户体量都还不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些企业它是没有并购价值的。比如说某水果公司的业务,既没有用户也没有医生,它所能做的就是把人全部裁了,弄十几个人的留守团队,把投资人的钱放在账上去做理财,用每个月的收益再贴补一点发工资,不死不活地能坚持十年,那又有何意义?并购这种企业毫无意义,一不能带来用户,二不能带来技术储备,三没有渠道,四没有内容沉淀。

再比如说很多移动医疗挂号应用,它在全国各个地方各个医院都进行了“跑马圈地”,当这个业务体量不大的时候,即使它已经占了三,四百家医院,你会发现其实你的对手基本上这些医院他们也进了。因为很多医院采取的是开放平台策略,并不排他,让各个挂号应用全部上来导流,后面很多还有银行和BAT进行支持,所以仔细想想,他们两家合并了没有用,因为大部分客户都是重复的,并且还有其他的对手公司竞争,会产生1+1<2,因为本来是两家平台,每家都能额外再多做点患者导流,当两个合一变成一个品牌后,必然会导致一部分的用户流失,而且没法带来特别大的协同价值。

一般来讲并购的原则,第一个就是有强烈的互补性,比如说,你是占据局部的区域护城河,我是另一块区域或者全国布局的,两个出现了协同。还有一种就是消灭对手,比如当滴滴优步战斗得难解难分的时候,而当滴滴和优步同时宣布涨价百分之二三十的时候,我就感觉这里面是有问题的,一般来讲竞争对手很少会跟进涨价,反而会趁机扩大份额。所以应该是早有勾结,那么直接间接消灭了对手之后,就会带来市场份额的快速大量集中,尤其是经过一系列混战之后,把其他小的对手都干得差不多了,这时候进行并购可能是效率最高的。

第三类的并购就是功能性的并购,比如内容、版权,IP,渠道、一部分的技术储备或者新的产品,这种方式可以加快数据的沉淀,知识库的积累,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把多个应用内不同的客户往一个地方去集中。我们的内容并购主要围绕能否“沉淀“,这两个字进行深入整合,凡是时效性太强,不能留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都不能考虑。同时产品主要聚焦医生端,当然包括其他医务工作者,以专业人士为核心,围绕它的医教科研,生活休闲,工作娱乐,职业生涯,继续教育,考试晋升,求职招聘和多点执业等等。但是因为我们的力量比较有限,所以主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高频带低频,聚合低频变高频“来构建一个”范围经济“的商业模式,以对抗作为各个单一痛点需求产生出来的大批精益创业公司,同时流量并非越大越好,而是要精准和转化,构建可持续性的收费模式。行业内很多人都会说,目前我们不考虑商业模式,只考虑如何圈住用户并活跃,对此我是这么理解的。我是通过不断用付费验证来进行产品优化与设计的,因为在免费甚至补贴状态下,很多规律都会变形,比如就是来拿补贴的,还有很多小需求和冗余需求被不断放大了,似乎变成了大需求,然后一恢复马上就会萎缩到极点。很多医生或者互联网从业者会从自身经验出发,把曾经体验不好的一件事“小题大做”,包括我也是,这时候就需要用付费模式来进行反向验证,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提高效率,因为每个创业公司的资源有限。最后,以真实收费项目进行团队实战磨合,是非常有效的,同时让孩子们不断打一些小胜仗,信心不断提升,团队目标一致,增强团队士气有的时候不能完全靠加薪来解决。

但是未来随着这个行业中一些公司越来越少,不少医药厂商客户的选择空间也逐渐减少,活下来的公司必然实力越来越强,并购肯定一触即发,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其实我们这个行业大概也就比打车晚两年左右,实际上暗流涌动,各个资本都在向这边集中。

昨天又有一些想抓眼球的媒体报道了“就医160”裁员的这个事情,其实作为业内人士,我比很多人大约要早一个多月得知他们融资的最新进展,早一两周得知其内部的调整变化,但是我从来不去讲这些事情。不过既然有好事者披露出来了,也有很多人问我,就说下我的看法,我不认为这对“就医160”是一件坏事。首先是整个经济的下行周期与资本寒冬,更谈不上只是属于移动医疗,其实各种O2O,各种当年的社交、互联网教育还有旅游产品早就数以百计的批量破产,相对来说,我们这个行业由于整体拿资本的项目不是特别的多,所以还好一些。但是160占据了一个先机,它是率先上到公开市场,这样它融资所能选择的交易对手盘就更加宽泛,渠道也相比之前更多,这是巨大的优势。第二,这一次大规模的裁员差不多靠近360人,我想这也不用去掩饰,的确是之前领导者战略决策的重大失误,预想的随着规模扩张,收入大幅上升的情况并没有出现,那么在资本寒冬到来之际,160选择融资屯粮之后快速收缩,其实这恰恰反映了南派移动医疗创业者一种坚定而务实的企业家精神。我们在这个充满未知的新兴行业探索的时候,一是比谁最先抓住机遇,二是比谁少犯错误。

其实不光是160,众多牛逼的公司无论是京东,淘宝还是美团都曾经历过这种大起大落,精简成本结构,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穿越周期。换句话说,每一个最终做成的大体量企业,如果没有这种经历好像是不太可能的,类似企业成人礼吧。我想我司医库也不例外,资本寒冬会打破所有人的资本计划和融资预期,还有很多突发意外情况,要提前做好反脆弱体系,生存最重要。尤其160已经率先做好大体量融资和大幅裁员,业务就会更加有弹性和韧性,整体来说我还是非常佩服和看好160这次的快速反应,一般人下不了这么大决心,太好面子,太在意别人怎么看。

所以,应该说资本寒冬给了大伙一次逆袭的机会,这就好比在一条街上开饭店,有的人靠高音大喇叭,有的人发了很多补贴券,有的人雇了好多小弟四处拉客,在这种繁荣期的时候,扎实做好饭菜,练好内功提高质量的公司会发展得比较慢,因为有大量的客户被截流了,被高成本获客的饭店,拿着风投的钱进行了“冗余消费”。但是寒冬或类似某种大检查一来之后,一些违规的、规模不经济的,模式不可持续的饭店逐步开始关门,并且把周边的位置和市场都空了出来,那么谁最后能坚守谁就能胜出,其实这个世界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效率最高的团队和业务。

就像滴滴、京东和淘宝一样,在他们刚开始做的时候都是融资困难然后凛冬又至,别的公司拿了比他们多五倍十倍的钱。而今年到明年,就是移动医疗的“大决战”,凛冬到来又会让这个过程进行加速,我想明年这个时候一切就会比较明朗了,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还是要皮厚,务实,心要狠才行,纠结估值摆造型装逼肯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学库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居民恶性常见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 速看!最新国民营养健康核心信息..
  • 重磅!2024年国自然初审结果公布..
  • Nature子刊:这种益生菌的酶,可..
  • 推荐阅读 更多>>
  • [GWICC2013]长城会免费注册获奖..
  • 今天是世界心脏日:通往健康之路..
  • 小型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显示serela..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右心室功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