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蛀牙一直拖着不补,结果险丧命​!​医生提醒:这几类人群要当心!

临床研究

2022-11-25      

765 0

张大爷(化名)今年60多岁   平时身体还不赖,   就是有几颗蛀牙   可就在前段时间   他突然出现反复发热、胸闷最后确诊了「感染性心内膜炎」他怎么也没想到   “元凶”竟然和牙有关小小的蛀牙对健康能有多大的杀伤力?  

原来,由于张大爷平时不太注意口腔卫生,有5颗蛀牙。但因为嫌补牙费时费钱,又觉得牙齿不好不是什么大问题,索性直接躺平不管了。     

可过了一段时间,张大爷的蛀牙不仅越发严重,还出现了反复发热、胸闷的症状。原本还以为是季节交替不小心冻着了,就自己吃了些感冒退烧药。刚开始好了几天,但近两个月来症状反反复复,走路走不动不说,上个楼梯也直喘气,一顿折腾下来人也瘦了一大圈。   这下张大爷可坐不住了,便赶紧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温医大附一院就诊。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张大爷的血液里面出现了一样不该出现的东西——链球菌!  

考虑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医生要求张大爷立即住院治疗。进一步心脏B超检查,还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细菌已经“侵略”到了心脏里的瓣膜上了。它们不仅在心脏重要的“阀门”结构上安营扎寨,产生了一个个“赘生物”,更可恶的是还顺手狠狠地破坏了这些组织结构。     

自此,张大爷发生反复发热、胸闷的原因找到了——就是这些可恶的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它们原本悠哉游哉地定植在鼻咽、口腔等位置,并不会侵犯人体。然而,当人体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口腔发生蛀牙或感染时,它们便获得了秘密“潜入”到人体血液内部的机会,并且可以顺着血流“定居”并破坏心脏这个人体至关重要的脏器。     

虽然已经找到了病因,但是目前张大爷的情况并不乐观。细菌引起的发热反复消耗着他的身体,使他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瓣膜上的大大小小赘生物就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如果脱落到血液里,将会顺着血流飘到全身各大器官,导致器官梗死及脓肿形成。被细菌烂穿的瓣膜也已经失去它正常的功能,持续大量的返流血液让张大爷感觉透不上气,甚至在睡觉时都难以躺下。     

由于张大爷的情况危急,经过充分的准备,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心脏外科团队决定立即为张大爷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全麻下,经过5个小时的努力,手术很成功,不仅更换了已经“千疮百孔”的自体瓣膜,也清除了可见的感染灶。经过手术治疗,张大爷暂时脱离了危险,在接受了长达持续4周的抗感染治疗后,目前已顺利出院。              

心内膜炎发生于心脏里面的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 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产生的心脏瓣膜或心脏内膜炎症,该病病死率高,预后差。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退行性瓣膜病增加、心内植入物增多、各种有创操作增加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日渐上升。   

目前,我国心内膜炎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口腔来源的链球菌性心内膜炎临床上比较常见,细菌会通过龋齿或者口腔有创操作进入血液,产生菌血症,如果免疫力差或者心脏本身有一些易感染因素,就会容易产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除了会引起反复发热,可伴有畏寒寒战、胸闷、持续消瘦等,还可导致心脏瓣膜功能障碍、心内脓肿形成、全身多器官梗死伴脓肿发生。在部分病人身上,该病起病隐蔽,可先以其他脏器并发症为首要表现,比如突发的脑血管意外、四肢动脉栓塞等,非常容易误诊和漏诊。当出现以上症状,并发现血培养阳性,影像学检查,如心超、CT、磁共振或PET检查发现心内赘生物、脓肿形成或出现了瓣膜反流,就应当首先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血炎症指标及基因检测可进一步提供诊断依据。     感染性心内膜炎该怎么治疗?      

一旦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必须立即根据病原微生物培养药敏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有超过半数患者需要接受心外科手术治疗。

若患者病情稳定   ,可在感染控制后继续规范化抗生素治疗2~6周后择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若患者病情危重,已经或将很有可能出现心力衰竭、感染失控、栓塞事件等并发症,则需结合实际情况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的治疗原则是尽量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时恢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性心内膜炎容易复发,患者术后必须根据药敏继续规范化抗生素治疗4~6周,甚至更长时间。如何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措施主要针对菌血症和基础心脏病这两个环节。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体内出现菌血症,原本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或有人工瓣膜等心内植入物的患者为高危易感人群。     

0   1 预防和减少菌血症的发生 

注意口腔及皮肤的卫生,及时治疗龋齿和皮肤感染等。在进行相关有创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防止菌血症发生。   

0   2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针对高危人群,比如免疫力差的人群、本身有各种心脏结构病变的人群、心脏有植入物的人群、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长期注射毒品的人群等,在进行有创医疗检查或操作时,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96281669331647059

自2018年至今,已有149名心内膜炎患者在温医大附一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顺利康复出院,治愈率达95.5%!      

来源:心脏外科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其所有   

文字:陆地   编辑:王坚连   

审核:王珏、黄丽颖 



医微客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医院和企业,协助医生解决科研上的痛点,提升临床科研水平,为企业提供医学写作、医学编辑、科研培训和学术传播等策略支持。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温医一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基层医疗“卷”起来了!卫健委开..
  • 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
  • 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正式..
  • 以患者为中心营销策略分析(下)..
  • 推荐阅读 更多>>
  • 突破!广药大附一院心血管二科成..
  • 观点丨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
  • 3D生物打印为再生医学产业化提供..
  • 日本紧急批准国内首个新冠口服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