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由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淋巴瘤之家共同主办、罗氏制药中国支持的第二届【“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淋巴瘤领域专家学者、医护人员、淋巴瘤患者、家属及各界爱心人士汇聚一堂,共同纪念今年的世界淋巴瘤日,旨在提升公众对淋巴瘤的认知,推动社会对淋巴瘤群体的关爱,帮助患者树立抗击淋巴瘤的信心。同时,也致敬新中国70周年华诞。
“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活动精彩掠影
今年“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不走寻常路”,将淋巴瘤疾病信息与艺术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多媒体形式的跨界交互,打造我国首个淋巴瘤主题交互式舞台剧。舞台剧以真实患者故事为原型,由淋巴瘤患者、专业医生、患者组织和志愿者共同创作并参与演出,以真情扣人心弦,借艺术感悟人生。在时代画卷中,还原淋巴瘤患者积极抗击病魔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致敬我国淋巴瘤防治事业的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天津、西安、郑州、广州等全国十多个城市的十五家医院同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因美而生”为主题的公益宣教活动,活动当天,患者组织更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无法亲临活动现场的朋友们,在屏幕前实时感受淋巴瘤患者永不言弃的积极信念,和权威专家们仁心济世的大医风采。
“因美而生”中国首个淋巴瘤主题交互式舞台剧
分型而治,规范化诊疗,提高淋巴瘤治愈率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CSCO抗淋巴瘤联盟主委、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朱军教授表示,“近二十年来,我国在淋巴瘤的治疗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治愈率大幅提升。以精准的病理诊断和分子诊断为向导,推动了淋巴瘤靶向及免疫治疗的飞跃。针对国内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子靶向药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是国内外权威临床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研究显示临床治愈率最高可达70%。这些是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巨大进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朱军教授致辞
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沈志祥教授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保障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的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有力举措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肿瘤药物被纳入医保报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让更多中国患者通过创新药物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理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沈志祥教授致辞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表示,“支持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是我们对‘先患者之需而行’承诺的实际践行。罗氏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历经二十年的潜心耕耘,我们不仅是中国淋巴瘤防治事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有幸作为推动者之一,贡献己力。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帮助患者坚定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未来,我们也将继续聚焦血液肿瘤防治,紧密携手社会各界,造福更多中国患者,为‘健康中国2030’助力。”
专家代表访谈:淋巴瘤诊疗的新发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活动期间,【肿瘤资讯】特邀采访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主任、医务科科长张会来教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宋永平教授和江西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双跃荣教授,针对当前淋巴瘤诊疗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提高淋巴瘤治愈率的第一步:早发现,早诊断
张会来教授:淋巴瘤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早期症状之一是呈持续增大趋势的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通常还会伴有乏力、盗汗等症状。另外,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有发热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当出现无痛性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时,需高度怀疑淋巴瘤,建议进一步至肿瘤专科医院或血液科就诊,明确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活检,这也是确诊淋巴瘤的金标准。
宋永平教授:任何肿瘤都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淋巴瘤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多数淋巴结肿大是炎症表现,仅少数为淋巴瘤,因此无需过于紧张。淋巴瘤十分复杂,因此需要经过病理活检,才能精确诊断,规范化治疗。需要补充的是,由于淋巴结成分复杂,而穿刺只能取出少量淋巴结组织标本,难以体现淋巴结的整体情况,无法以此进行精确诊断,因此一般不建议穿刺活检。
精确诊断,规范个体化治疗,提高淋巴瘤治愈率
张会来教授:淋巴瘤的病理类型极其复杂,精确诊断对后续规范化,精准化治疗尤为重要。比如最常见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在精确诊断,规范治疗的前提下,约50%-60%的患者可以通过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的治疗方案获得治愈。如果没有精准诊断和规范化的治疗,淋巴瘤的治愈也将无从实现。在精准医疗时代,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精准分层治疗,个体化治疗。
双跃荣教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淋巴瘤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治疗理念。精准诊断就是很好的例子。精准诊断,即在传统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免疫组化、分子病理以及基因检测,实现更为准确的诊断。比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特殊类型“双打击”淋巴瘤,一定要通过分子病理、基因检测才能诊断。“双打击”淋巴瘤预后较差,常规一线标准化治疗效果差,因此一定要精准分型,把这些难治类型的淋巴瘤分出来,采取特殊对待,用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才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限制规范化治疗的关键因素:经济问题
张会来教授:利妥昔单抗作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自2017年美罗华纳入医保后,患者自付比例大幅度下降,更多的患者可以买得起、用得起这个要问,使治疗更规范化,大大改善了患者生存及预后。目前,国家卫健委的领导呼吁进一步扩大美罗华医保覆盖力度,将其适应症拓宽至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使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外的B细胞淋巴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等患者也可以享受国家政策的福利,大大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
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张会来教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目前免疫化疗R-CHOP方案仍然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治愈率达50%~60%。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使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愈率提高了20%~30%,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近几年的研究显示,新一代CD-20单抗,比如罗氏的GA101 (Obinutuzumab),在惰性淋巴瘤中的效果可能好于美罗华。总体来说,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时代,美罗华与其他药物联合,如美罗华联合来那度胺应用于滤泡淋巴瘤,在不降低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药物毒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化疗方案在临床上将发挥越来越大的空间,淋巴瘤治疗将进入无化疗时代。
双跃荣教授:淋巴瘤病理类型多达80余种,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自上世纪90年代美罗华的问世,与传统化疗CHOP方案联合组成经典R-CHOP方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达60%-70%,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治愈的福音,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