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药学大家说】王家伟教授:万物互联,畅想药品管理的5G时代

临床医学

1970-01-01      

3015 0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日,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火热出炉,为我们带来了新鲜气息。互联网+时代,为药品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很多挑战,更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我们需要一点点“异想天开”,让我们与北京同仁医院的王家伟总药师一起扺掌而谈,聊聊热点,说说用户画像,谈谈创新这件事儿。

               
王家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总药师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 总药师
中国药师协会药学服务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药学服务分会会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药学信息化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药学会副秘书长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带来新气息

王家伟教授:《药品管理法》刚刚做了修订,我们也对其内容做了一个大体的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便是关于“假药”定义和论处的问题。囿于当时法律的规定,很多医院在假药问题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进口药未拿到进口许可证,对其进行使用便以假药论处,而患者就可因此与医院打官司。“假药论处”和“假药”是不是一回事,这一点需要大家分开考虑。没有批号,没经过正常渠道进口的药品,该处理就处理,但它一定不是假药,因为它的成分和标识完全是一个合格的药品,只不过是法律认定的问题。

第二个亮点就是部分常规处方药可以在网络销售。于我而言,这非常值得期待。很多人认为,网络销售是不安全的,因为有可能买不到合格的药品,这在十几年前非常可能。而今物流完善,批发零售企业制度规范,此时讨论网络药,个人觉得条件应该是成熟的。关键在哪?第一,如何保证用药安全是需要我们考量的。医生能不能开出合格的处方?药师经没经过严格的审核?如果这两个步骤完成了,具体从哪里取药,是医院门诊药房还是就近的药店,抑或直接网上订购后送到家,都是可以实现的。更方便患者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另一关键点就是药品送到家或拿到手以后,如何保证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这是我们药师最终必须解决的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也是很多门诊药师未来的一个工作中心和重点。用什么方式呢?在互联网+时代,在未来的5G时代,万物互联,如何能精准地把患者用药安全和药师专业知识技能有机结合,可能是我们药品工作者,以及各种平台、互联网企业,甚至可能是电信企业,都需要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未来需要探讨和努力的方向。

用户画像引领药学服务新创新

王家伟教授:健康中国战略,是从国家层面做的一个战略调整,把肿瘤纳入为慢性病管理,对于医生和药师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在长期带瘤生存的状态中,很多患者不一定在病床上,可能更多的是居家生活与工作。如何有一个更好的依从性、如何保证用药安全是药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探索。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患者和药师进行精准对接和匹配,就像滴滴打车一样,消费者有需求时,就有司机能够精准地对接。又如我曾经讲到的用户画像,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已经比比皆是。就消费者而言,我们在裸奔,可能我们所有的数据基本上已经被大的互联网公司拿走了。拿走干嘛?那就是对消费者做精准地画像,针对你的喜好和特点进行精准的广告推送和商品介绍等。其实这些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讲,是完全可以借鉴的,因为所有的患者病情不可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因分型,每个人的体重、性别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针对这些特点,能否将其与药师和患者做精准对接,也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带瘤生存更要用药安全

王家伟教授:将带瘤生存变成现实有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便是大量抗肿瘤生物药的上市,其中就有原研药和仿制药。如何看待生物类似药和原研药的关系,更多考量的是安全有效和经济性。就疗效而言,在等效性接近一致的时候,价格当然越低越好。但对药物经济学家而言,需从整体进行考量,如怎么考量安全和有效,如何去匹配,是否上市一个生物类似药就要去采购使用,我觉得必须要有大量的安全性数据作为前提条件,并且经济适用。当然,我们欢迎企业有更多的创新药,给与患者更多的选择,给医生和药师更多的选择。

精准对接,探索创新模式

王家伟教授:最近随着国家政策的倒逼机制,如4+7采购政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到来,对未来全产业链都会产生一个深远影响,不论是生产企业、研发企业、医疗机构,还是对医生和药师未来的职业定位都会带来一些深刻的变化。比如企业产品信息如何精准地传递给医生和患者,值得我们思考。我一直在倡导药师为用户服务,药师的用户是谁?是医生、护士、患者和公众四类。针对医生,如何能够把药品说明书及药品安全的后续相关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医生,我们也做了一些探讨。从第三方,从药学角度,如何把药代学、药动学、不良反应等信息用一个更好的方式,如通过虚拟人——最近很流行的一种形式,能代表药师,或用小短片的形式传递给医生,取代既往生产企业的一些宣传手册。俗话说,王婆卖瓜,自买自夸,企业自己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安全性显然不如用第三方平台,比如中国药师协会。通过专家委员会的审定,把每一种药品的安全有效性信息用一种新颖的形式,一种医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医生,这是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我们的患者用户,如何能够把患者想得到的信息和我们想给患者传递的信息做一个很好的对接。比如抖音,号称有一千个人在为一个短片服务,让你爱不释手。从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出发所做的科普才是最受欢迎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以药师的视角把企业关于药品的信息、患者的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等方面做一个精准对接,这可能会在第三方平台上进行。在5G互联时代,人和人要互联,人和产品要互联,甚至产品和产品之间要互联,这是中国药师协会药学服务创新工作委员会最近努力想和罗氏这样的公司共同探讨和探索的形式。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la    排版:吴昊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张力教授:三足鼎立谁天下?看EG..
  • 康晓征副教授:NSCLC术后复发转..
  • 胡坚教授:EGFR TKI在NSCLC全程..
  • 【金陵淋巴瘤骨髓瘤青年论坛】范..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