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在2007年心律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报告。 这项研究发现,一种以减少心室起搏频率为特征的程控模式可以显著减少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双腔起搏治疗时的房颤风险。
这项研究总共纳入了1065例患者,全称是寻找合适的AV延伸、控制心室起搏频率,以促进房室传导的临床研究(SAVE-PACE)。研究因为中期结果分析而提前结束,与传统的双腔起搏模式(DDDR)比较,随机接受双腔最小频率心室起搏模式的患者中,持续性房颤的风险降低了40%。“既往有很多回顾性的研究数据已提示这个结果”,来自美国波士顿妇产医院的Michael O Sweeney博士说,“由于回顾性研究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前对此存有疑问,我认为SAVE-PACE试验将彻底结束这场争论,有希望更新循证指南,在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中尽量避免有害的右室起搏治疗”。在2007年心律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报告。 这项研究发现,一种以减少心室起搏频率为特征的程控模式可以显著减少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双腔起搏治疗时的房颤风险。
这项研究总共纳入了1065例患者,全称是寻找合适的AV延伸、控制心室起搏频率,以促进房室传导的临床研究(SAVE-PACE)。研究因为中期结果分析而提前结束,与传统的双腔起搏模式(DDDR)比较,随机接受双腔最小频率心室起搏模式的患者中,持续性房颤的风险降低了40%。“既往有很多回顾性的研究数据已提示这个结果”,来自美国波士顿妇产医院的Michael O Sweeney博士说,“由于回顾性研究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前对此存有疑问,我认为SAVE-PACE试验将彻底结束这场争论,有希望更新循证指南,在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中尽量避免有害的右室起搏治疗”。
在这个实验中入选的病人都有窦房结功能异常及心动过缓的症状,但没有QRS间期延长、近发持续性房颤或房颤电复律。15例病人使用了最小频率的心室起搏治疗模式,44例病人采取了传统的DDDR起搏方式,并在研究中期互相转化治疗方式。Sweeney医生认为对一个起搏试验研究来说,这个样本量是“相当的少”。现在的数据来自他们初始的治疗方式。
最小心室起搏模式减少了91%的心室起搏频率,保留了与DDDR组同等程度的心房起搏频率。与传统的DDDR起搏方式相比,最小心室起搏模式组发生持续性房颤的危险比是0.60(95%CI 0.41~0.88;P=0.004)。持续性房颤的定义是连续两次临床检查都是房颤律,或者每天房颤时间不少于22小时且至少持续7天,或者持续数天需要电复律。据Sweeney医生报告,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与非房颤患者的是相似的,分别是6.4%和5.0%;心衰住院率在两组中分别是7.3%和3.2%,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3)。但卒中的发生率(4.5%和1.8%)以及需要电复律的发生率(4.2%和4.9%)在两组间都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在这在2007年心律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报告。 这项研究发现,一种以减少心室起搏频率为特征的程控模式可以显著减少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双腔起搏治疗时的房颤风险。
这项研究总共纳入了1065例患者,全称是寻找合适的AV延伸、控制心室起搏频率,以促进房室传导的临床研究(SAVE-PACE)。研究因为中期结果分析而提前结束,与传统的双腔起搏模式(DDDR)比较,随机接受双腔最小频率心室起搏模式的患者中,持续性房颤的风险降低了40%。“既往有很多回顾性的研究数据已提示这个结果”,来自美国波士顿妇产医院的Michael O Sweeney博士说,“由于回顾性研究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前对此存有疑问,我认为SAVE-PACE试验将彻底结束这场争论,有希望更新循证指南,在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中尽量避免有害的右室起搏治疗”。在2007年心律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报告。 这项研究发现,一种以减少心室起搏频率为特征的程控模式可以显著减少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双腔起搏治疗时的房颤风险。
这项研究总共纳入了1065例患者,全称是寻找合适的AV延伸、控制心室起搏频率,以促进房室传导的临床研究(SAVE-PACE)。研究因为中期结果分析而提前结束,与传统的双腔起搏模式(DDDR)比较,随机接受双腔最小频率心室起搏模式的患者中,持续性房颤的风险降低了40%。“既往有很多回顾性的研究数据已提示这个结果”,来自美国波士顿妇产医院的Michael O Sweeney博士说,“由于回顾性研究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前对此存有疑问,我认为SAVE-PACE试验将彻底结束这场争论,有希望更新循证指南,在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中尽量避免有害的右室起搏治疗”。
在这个实验中入选的病人都有窦房结功能异常及心动过缓的症状,但没有QRS间期延长、近发持续性房颤或房颤电复律。15例病人使用了最小频率的心室起搏治疗模式,44例病人采取了传统的DDDR起搏方式,并在研究中期互相转化治疗方式。Sweeney医生认为对一个起搏试验研究来说,这个样本量是“相当的少”。现在的数据来自他们初始的治疗方式。
最小心室起搏模式减少了91%的心室起搏频率,保留了与DDDR组同等程度的心房起搏频率。与传统的DDDR起搏方式相比,最小心室起搏模式组发生持续性房颤的危险比是0.60(95%CI 0.41~0.88;P=0.004)。持续性房颤的定义是连续两次临床检查都是房颤律,或者每天房颤时间不少于22小时且至少持续7天,或者持续数天需要电复律。据Sweeney医生报告,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与非房颤患者的是相似的,分别是6.4%和5.0%;心衰住院率在两组中分别是7.3%和3.2%,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3)。但卒中的发生率(4.5%和1.8%)以及需要电复律的发生率(4.2%和4.9%)在两组间都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在这个实验中入选的病人都有窦房结功能异常及心动过缓的症状,但没有QRS间期延长、近发持续性房颤或房颤电复律。15例病人使用了最小频率的心室起搏治疗模式,44例病人采取了传统的DDDR起搏方式,并在研究中期互相转化治疗方式。Sweeney医生认为对一个起搏试验研究来说,这个样本量是“相当的少”。现在的数据来自他们初始的治疗方式。
最小心室起搏模式减少了91%的心室起搏频率,保留了与DDDR组同等程度的心房起搏频率。与传统的DDDR起搏方式相比,最小心室起搏模式组发生持续性房颤的危险比是0.60(95%CI 0.41~0.88;P=0.004)。持续性房颤的定义是连续两次临床检查都是房颤律,或者每天房颤时间不少于22小时且至少持续7天,或者持续数天需要电复律。据Sweeney医生报告,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与非房颤患者的是相似的,分别是6.4%和5.0%;心衰住院率在两组中分别是7.3%和3.2%,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3)。但卒中的发生率(4.5%和1.8%)以及需要电复律的发生率(4.2%和4.9%)在两组间都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个实验中入选的病人都有窦房结功能异常及心动过缓的症状,但没有QRS间期延长、近发持续性房颤或房颤电复律。15例病人使用了最小频率的心室起搏治疗模式,44例病人采取了传统的DDDR起搏方式,并在研究中期互相转化治疗方式。Sweeney医生认为对一个起搏试验研究来说,这个样本量是“相当的少”。现在的数据来自他们初始的治疗方式。
最小心室起搏模式减少了91%的心室起搏频率,保留了与DDDR组同等程度的心房起搏频率。与传统的DDDR起搏方式相比,最小心室起搏模式组发生持续性房颤的危险比是0.60(95%CI 0.41~0.88;P=0.004)。持续性房颤的定义是连续两次临床检查都是房颤律,或者每天房颤时间不少于22小时且至少持续7天,或者持续数天需要电复律。据Sweeney医生报告,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与非房颤患者的是相似的,分别是6.4%和5.0%;心衰住院率在两组中分别是7.3%和3.2%,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3)。但卒中的发生率(4.5%和1.8%)以及需要电复律的发生率(4.2%和4.9%)在两组间都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