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知者·肺同凡响——蓉城论道 首届肺癌免疫治疗高峰论坛会议速递

临床医学

1970-01-01      

1386 0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3月17日,2019年百时美施贵宝(BMS)第一届肺癌免疫治疗高峰论坛在蓉城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汇聚国内肺癌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就国内肺癌免疫治疗领域最新临床进展及临床实践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交流,会议内容精彩缤纷,到场专家学者反响热烈,【肿瘤资讯】在现场为您带来深度报道。

WechatIMG56.jpg

会议伊始,BMS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总裁赵萍女士致欢迎辞, BMS一直致力于走在肿瘤免疫治疗前沿,以“创免疫肿瘤先,唯中国患者先”为宗旨。第一届肺癌免疫治疗高峰论坛在成都顺利召开,将开启新篇章,未来希望能够通过免疫治疗高峰论坛,促进肺癌免疫治疗共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造福更多的患者。WechatIMG183.jpeg

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卢铀教授分别致辞。吴一龙教授讲到,本次论坛大会主题“知者·肺同反响”深具内涵。2018年纳武利尤单抗在国内上市,已经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标准治疗,在用药前需要对EGFR、ALK进行检测,但并不需要检测PD-L1,这已经写进国内四大权威指南规范,即卫健委发布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发布的《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以及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卢铀教授谈到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中的“新宠”“网红”,但前免疫治疗仍有众多需要探索的地方,肺癌免疫治疗高峰论坛的召开,将推动国内免疫治疗的发展,期待每一次的会议都能够为临床解决一些问题,帮助指导临床实践。 661553068256_.pic.jpgWechatIMG220.jpeg全天的大会共分四个篇章。高瞻远瞩,关注中国肺癌免疫治疗进展;经验之谈,分享NSCLC免疫治疗临床实践和irAE的管理;剖玄析微,探讨NSCLC特殊患者治疗以及新型联合治疗的探索;明察秋毫,有关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记物的思考

高瞻远瞩:中国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WechatIMG58.jpeg

大会第一篇章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的刘晓晴教授主持。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首先带来“以梦为马——中国肺癌免疫治疗的研发现状及展望”的精彩演讲,陆舜教授介绍到,2018年纳武利尤单抗在国内上市,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治疗新标准,PD-1单抗开启中国肺癌免疫治疗新时代。目前全球免疫治疗研发不断推动,新技术正在助推免疫治疗研发的高效和创新,而我国正在赶超全球肺癌免疫治疗研发,开展创新、适合中国肺癌患者特征的临床研究,造福于中国肺癌患者。651553068256_.pic.jpg刘晓晴教授报告主题为“不负韶华——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实践”。报告中刘教授指出,PD-1抑制剂在肺癌免疫治疗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已在晚期NSCLC一线及二线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随访时间最长的CheckMate 003研究显示,经过重度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达16%。CheckMate 017、CheckMate 057和CheckMate 078三项研究入组的人群都是未经PD-L1选择的NSCLC患者,其结果显示,无论PD-L1阴性和阳性,对比多西他赛标准化疗,纳武利尤单抗显著延长OS, ORR得到显著提高,且疗效持久,同时其安全性可管可控,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也显著改善。在以中国人群为主的CheckMate 078研究中,纳武利尤单抗对比多西他赛,中位随访时间为8.8个月,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0个月和9.6个月。亚组分析中,鳞癌患者中位OS达到12.9个月,而在全球研究中仅9个月,也就是说中国的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比全球研究整整提高了3个月,这也是我们首次看到,在鳞癌患者二线治疗中超过一年的生存期。同时从CheckMate 017研究中,我们也看到鳞癌患者有着更持久的应答时间,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25.2个月,多西他赛组为8.4个月。另外国外多项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表明,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NSCLC与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保持一致。真实世界数据未来将在医疗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结合国外优秀经验,我国真实世界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探索。

经验之谈:NSCLC免疫治疗临床实践和irAE的管理

大会第二篇章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周建英教授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曾铭教授主持。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红梅教授作“见微知著——irAE的指南解读与临床管理”精彩报告,张教授介绍到,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进入临床实践,从2017年开始多个免疫治疗(IO)不良反应管理指南/共识陆续发表,包括ESMO、SITC、ASCO及NCCN指南等,指南解决了大多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管理问题,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正在编撰中,非常期待共识能尽早发布。张教授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于irAE的管理,有五大要点:预防、评估、检查、治疗和监测。同时指出在对irAE进行优化管理时,应遵循指南,并从多维度实现全程管理。最后,张教授详细介绍了临床中常见和罕见的irAE,从高危因素预判、激素干预和再用药等方便进行了讲解。641553068255_.pic.jpg在此环节,还有来自江苏省肿瘤医院的史美祺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龙浩教授带来早期肺癌肿瘤免疫治疗进展报告。

剖玄析微:NSCLC特殊患者治疗以及新型联合治疗的探索

大会第三篇章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谢丛华教授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吴国明教授共同主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率先作“迎难而上——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肿瘤免疫治疗”报告。脑转移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发生部位,在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中,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改变目前现状。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研究中,有超过95%的研究都有纳入脑转移患者。在CheckMate 017、CheckMate 057、CheckMate 063三项研究中,对于伴有脑转移的NSCLC患者,纳武利尤单抗相比多西他赛显示出总生存获益倾向。在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前同步放疗更有优势,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尤其是免疫治疗前或同步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可显著提高脑转移控制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脑转移人群治疗提供理新的希望,在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中,均有不同程度获益,未来脑转移患者治疗方向应向多元化发展,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放疗均显示出较好的临床获益,但仍需大型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确定免疫治疗在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

在此环节,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苏春霞教授介绍了驱动基因突变患者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的胡毅教授带来“免疫治疗2.0时代下新型联合探索”的主题演讲。681553068258_.pic.jpg

明察秋毫:有关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记物的思考

大会第四篇章由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张贺龙教授主持,主题关注在肿瘤免疫生物标记物的思考。 此环节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媛教授介绍“PD-L1检测在中国的现状和临床应用思考”。李教授介绍到,PD-L1是目前进入临床实践的免疫治疗生物标记物,但其并不完美,许多挑战有待解决。目前NSCLC中不同PD-1/PD-L1抑制剂对PD-L1检测要求不同,各单位检测平台、检测抗体、操作方法、报告内容都不尽相同,未来对于PD-L1的检测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王永生教授也进行了“摸索中的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记物”演讲,王教授提出,免疫治疗带来了长期生存获益,但未来需要通过免疫标记物的筛选去选择合适人群进行个体化治疗,针对免疫标记物的研究具有挑战性,目前还没有足够可靠的生物标记物能够帮助患者进行选择,未来的生物标记物,如考虑系统免疫激活能力的多参数模型,可能比仅关注局部治疗环境的标记物更有效。

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各位专家学者从免疫治疗现状、临床实践、irAE管理、免疫标记物探索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会议现场众多专家围绕二线免疫治疗患者如何选择、获益人群特征等临床热点问题进行激烈讨论,分享各自的临床经验,解决临床中最常见的疑点、难点,使到场的医生学者收获满满,意犹未尽。第一届BMS肺癌免疫治疗高峰论坛开启了免疫治疗时代下的新篇章,我们期待着下一届肺癌免疫治疗高峰论坛的召开,助力肺癌免疫治疗的发展,继续造福于中国的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

WechatIMG57_meitu_1.jpg

内容来源于百时美施贵宝

NP/IO/3863/03/20/19-03/20/20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李鹤成教授:机器人手术是未来外..
  • 2019 GIST菁英论坛:李健教授与..
  • 【JCO】当代治疗模式下年轻的霍..
  • 【SGO 2019】日本女孩接种HPV疫..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