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第二届“35 under 35”CSCO-良医汇2018优秀青年肿瘤医师风采大赛评选活动”报名及筛选阶段已正式结束!在众多参与报名筛选的医生中,有100位优秀青年医生脱颖而出!他们将在近期进行三轮PK,展示青年医生风采!第一轮为ASCO最新摘要解读,候选人在主办方指定的2018ASCO口头报告专题中自由选择一份口头报告进行点评(如:背景,结果的评价,对临床的意义,和其他研究的对照,优点和不足等等),目前100位青年医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已将解读提交,解读很精彩,现展示出来,供各位品读!欢迎转发,让更多的医生同道看到青年力量!欢迎评论,发表您的见解,与青年医师同台论道!
LBA4:Pembrolizumab(pembro)对比含铂化疗(chemo)一线治疗PD-L1≥1%的进展期/转移性NSCLC:开放标签、III期的KEYNOTE-042研究
背景:在KEYNOTE-024中,无驱动基因突变且TPS≥50%的NSCLC患者接受一线使用pembro可以较chemo显著改善患者PFS(主要研究终点)及OS(次要研究终点)。KEYNOTE-042研究对比了pembro vs chemo对于TPS ≥1%患者的疗效(NCT02220894)。
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1:1分为pembro组(200 mg Q3W,治疗≤35周期)或chemo组(紫杉醇+卡铂,培美曲塞+卡铂±培美曲塞维持(仅非鳞状细胞癌)),治疗≤6周期。根据地域(东亚vs非东亚)、ECOG PS评分(0 vs1)、组织学类型(鳞癌vs非鳞癌)、TPS(≥50% vs 1-49%)进行分层。主要研究终点为TPS ≥50%,≥20%和 ≥1%患者的OS。采用分层log-rank检验对OS差异分别进行评价。第二次中期分析时预先设定的有效性边界值分别为单侧检验P=0.0122,0.01198,及0.01238。
结果: 1274例患者接受随机分组,每个组637例。其中,599例(47.0%)患者PD-L1 TPS ≥50%,818例 (64.2%)TPS ≥20%。经过中位期为12.8个月的随访,13.7%的患者继续接受pembro治疗,4.9%的患者继续接受培美曲塞维持治疗。Pembro显著改善TPS ≥50%(HR 0.69),TPS ≥20%(HR 0.77)和TPS ≥1% (HR 0.81)患者的OS。Pembro组的3-5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17.8% vs 41.0%)。
结论:KEYNOTE-042是首个以OS为主要研究终点且证实了pembro一线治疗无EGFR突变或ALK融合且PD-L1 TPS ≥1%的晚期NSCLC疗效优于含铂化疗的临床研究。这些数据将支持pembro单药用于PD-L1 表达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点评:
KEYNOTE-042研究在PD-L1的肿瘤比例评分(TPS)≥1%(22C3检测)的NSCLC患者中, pembro对比chemo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2016年ESMO年会上,两个PD-1单抗一线治疗的临床试验KEYNOTE-024和CheckMate026同时公布结果,一喜一忧。Pembro在一线治疗中拔得头筹,能否一骑绝尘,借着KEYNOTE-042进一步扩大适应征尤为引人关注。作为2018年ASCO的late-breaking abstract,KEYNOTE-042试验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pembro改善TPS≥1%患者的OS;但美中不足的是亚组分析显示OS获益主要是源自TPS≥50%患者(HR 0.69, 95%CI 0.56-0.85),而pembro在TPS 1-49%的患者的OS获益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R 0.92, 95%CI 0.77-1.11)。这些结果再次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热议。
一、 PD-L1表达水平是免疫治疗的可靠生物标志物吗?
未经选择的NSCLC患者接受PD-1治疗的应答率徘徊于20-30%,更多的患者并不能从中获益,还有仍受副作用,更是资源的浪费。医生、学者一直试图在免疫治疗领域复制EGFR基因突变状态在肺癌靶向治疗中取得的巨大成功,致力于寻找可以预测PD-1治疗的生物标志物。PD-L1作为PD-1的配体,与PD-1结合后可激活器下游通路,抑制肿瘤微环境中效应T细胞的活化,导致了肿瘤的免疫逃逸。PD-L1看似可作为一个合理的生物标志物,最早的KEYNOTE-001试验就已显示PD-L1强阳性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反应,并本试验和KEYNOTE-010试验中得到了验证。然而,在CheckMate057(腺癌)和CheckMate017(鳞癌)等研究中,不同PD-L1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获益并没有显著差异。更有意思的,OAK和POPLAR两项Atezolizumab的试验采用了相同的PD-L1检测抗体和诊断标准,但在PD-L1表达水平的预测效能上却得到相反了结果。笔者曾于2017年在OncoImmunology发表一项meta分析,综合了7项在NSCLC中对比免疫治疗和化疗的临床试验,发现PD-L1强阳性患者的生存获益最显著,同时PD-L1阴性和中低阳性的患者亦有获益。这表明,PD-L1是一个好的生物标志物,但还不够好!
二、 PD-L1存在有明显的局限性
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水平作为生物标志物具有多个局限性。1)PD-L1表达是动态的,受多种因素调控。例如,活化的T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可分泌IFN-γ,诱导PD-L1的从头表达。2)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存在区域性,并非均一分布,一般在肿瘤边缘的表达水平高于中心区域。研究表明小的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诊断PD-L1的不一致率达19-48%,小的活检标本可能带来偏倚,活检的技术和取材部位十分重要。3)除了肿瘤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免疫细胞亦可表达PD-L1,然而目前除了SP142外的多数的检测平台并未将其纳入评估。4)存在多个商业化的检测抗体和平台,前瞻性、全球多中心的Blueprint计划旨在研究不同检测手段的一致性,显示不同的检测手段可能会导致部分病人PD-L1状态的“错误归类”。
三、 PD-1联合治疗是NSCLC一线治疗的未来吗?
KEYNOTE-042试验再次有力巩固了pembro作为PD-L1 TPS≥50%的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首选的地位。随着KEYNOTE-189、CheckMate227和IMpower150等试验纷纷报喜,PD-1联合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第一,PD-L1 TPS≥50%的NSCLC患者一线接受pembro联合化疗能否在毒副作用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应答率和生存期,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第二,如何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PD-1联合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PD-L1 TPS<50%的患者?未来有数个方向十分有希望:1)联合化疗:KEYNOTE-189、IMpower131和IMpower150等多个联合化疗的试验均已取得喜人的阳性结果;2)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BMS寄予厚望的CheckMate 227亦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但CTLA4单抗副作用较为明显;3)联合其他免疫调节靶点:靶向CD47、OX40、TIM3、LAG3、CDK4/6等多个免疫调节靶点的药物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有望带来惊喜;4)联合表观遗传学抑制剂:DNMT、HDAC、BET等靶点的抑制剂在临床前或早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了与PD-1较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温馨提示】:如果您觉得黄清源医生解读的好,请在下方为他点赞并将文章分享给更多的同道!当然,您也可以在下方留下您的个人见解哦!
41本,27种肿瘤,63万字的【肿瘤患者指南丛书】,赶紧扫描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拥有!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