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2018年6月9日,由江苏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肿瘤医院主办的第二届肺癌紫金论坛暨江苏省肺癌综合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在南京隆重举行。本次论坛就本次ASCO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肿瘤资讯】对本次会议进行全程直播,并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海涛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展开圆桌讨论会,解读ARCHER1050研究更新了OS的结果,探讨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圆桌讨论嘉宾
从事胸外科临床及研究工作30余年。
现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胸外科研究室主任,大外科副主任。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全国医师定期考核胸外科编辑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纵膈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江苏省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胸腔镜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腔镜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食管癌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冠脉学组委员,中国胸外科肺癌协作组(CLCCG)成员,中美肿瘤协会(SACA)会员,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会员,国际肺癌协会会员(lALC),美国肿瘤协会(ASCO)会员,中国肺癌杂志编委,中华胸部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肺癌杂志编委。
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肿瘤内科肺癌亚专科负责人。
专业特长为:晚期肿瘤治疗,擅长肺癌的内科治疗,参与过4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新药研究试验,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二项。
现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内科学组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部肿瘤分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
肺癌学组成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成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南京医学会结核与呼吸系疾病专科分会委员东西部肺癌协作组织(E-WEST LC)科学委员国际肺癌协会会员,ASCO会员
史美祺教授:在今年ASCO会议上更新了ARCHER1050研究的结果,这个研究头对头比较二代达克替尼和一代TKI吉非替尼。与以往的结果不同,我们看到了OS的明显延长。在第三代药物和一代药物的比较中,虽然看到非常好的PFS,但OS数据仍未成熟。在ARCHER1050研究中,第二代的达克替尼不但显示出PFS的延长,也显示出OS的阳性结果。对于这一个结果,最大亮点是什么?请马教授解答。
马海涛教授:目前对于EGFR TKI,一代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二代药物有阿法替尼,达克替尼,三代药物有奥希替尼。这些药物之间,不能简单认为二代比一代好,三代比二代好,并不是根据第几代来区分疗效。在2017年ASCO会议上报道的ARCHER1050研究头对头比较了达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去年报道的结果主要集中在PFS,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终点。去年报道的PFS数据非常振奋人心,死亡风险降低了41%,两组的mPFS分别是14.7对9.2个月,但当时OS的结果还没有成熟。在此研究之前,也有一些研究对比了二代和一代药物,如Lux-Lung7研究,阿法替尼对吉非替尼的二期研究, OS数据大概是27个月对24个月,统计学没有意义。另外大家非常关注的FLARURA研究,三代TKI的mPFS可达到18.9个月,但OS数据也尚不成熟。所以,去年没有任何一个临床研究说明新一代的TKI在OS方面有阳性结果。在刚刚结束的ASCO会议上,ARCHER1050的OS结果公布,这个数据非常令人振奋,取得了阳性结果,34.1个月比26.8个月,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这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TKI头对头比较取得阳性OS的研究,这是本研究的一个亮点。基于OS的阳性结果,对这类病人今后的治疗,我们又多了一种新的选择。
史美祺教授:ARCHER1050研究设计时排除了脑转移的患者,这类患者的预后较差,排除以后会对数据有何影响。此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达克替尼的毒副反应是比较大的,用药以后出现皮疹、腹泻等相关的不良事件需要减量的病人,达到60%多,在这种情况下,临床上进行治疗选择时,有何顾虑。
马海涛教授:ARCHER1050研究的确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药物减量,研究设计时,227例患者进入达克替尼组,225例患者进入吉非替尼组,在达克替尼组中,约66%的患者是出现药物减量的,它就是有2/3的患者是从45毫克每天减到30毫克每天,在减到30毫克每天以后,还有27.8%的患者需要二次减量。将近2/3的患者出现减量,主要是因为皮疹、腹泻,尤其是腹泻和甲沟炎的发生率非常高。我认为这可能会限制病人的使用。第二,在研究设计时,将脑转移的患者剔除,入组标准是EGFR突变阳性,没有脑转移的,PS0-1分的患者。最后的结果显示,达克替尼组出现脑转移的只有1例,而吉非替尼组出现脑转移有11例。所以,对于脑转移的问题,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综上,对于ARCHER1050研究,最主要的问题是患者的耐受性,我们知道NCCN指南更新非常快的,既然达克替尼有这么好的疗效,OS也是阳性,为什么NCCN指南没有更新推荐,这可能也是顾虑所在。今后需要探索达克替尼的最佳使用剂量, 30毫克或更低剂量能不能达到和45毫克等效的作用,希望看到有更进一步的数据说明这个问题。
史美祺教授:感谢马教授对ARCHER1050研究的精彩诠释。达克替尼的疗效是非常卓越的,但有一些需要我们关注的地方,如毒性反应相对第一代药物要明显得多,需要减量的病人也更多。另外对于脑转移的特殊人群,需要进行更多更细的研究,是否可以考虑比较温和或低一点的剂量,来降低毒副反应、并保持同样的治疗疗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究。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