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系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增殖,临床表现为外周血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增多,常伴有肝、脾肿大、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及髓外造血。
经典的BCR/ABU阴性的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骨髓纤维化(MF)。根据最新指南共识,小编简要整理了PV、ET和MF的诊断标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记忆。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其年发病率为0.4~2.8/10万。PV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14年,年龄<60岁患者为24年。
表1 PV诊断标准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约90%的患者存在JAK2、CALR或MPL体细胞突变,这种突变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表2 ET诊断标准
骨髓纤维化(MF)是以促纤维组织增生的细胞因子分泌过多引起骨髓纤维组织增生、髓外造血及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干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继发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MF(post-ET MF)和继发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MF(post-PV MF) 。
表3 MF诊断标准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 4 ): 265-268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6)》解读.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6,37(10): 852-857
[3]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2):89-93.
[4]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5,36(09): 721-725.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