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由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国南方淋巴瘤协作组共同承办的“第59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会后会”于2017年12月22-23日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周振海教授接受了【肿瘤资讯】的采访,盘点了本届ASH会议上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方面的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
2007年-2009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担任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血液病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在Arthritis & Rheumatism、J Clin Immunol、BMC Immunol 等杂志发表了多篇论著
2017 AS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周振海教授:今年美国ASH会议上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研究进展很多。我主要从2个方面来介绍本届ASH会议MDS的治疗进展。
低危MDS治疗的新观点
低危MDS的治疗主要包括:以贫血为主的治疗、以血小板减少为主的治疗、以及综合治疗。
贫血治疗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雷那度胺治疗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单纯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疗效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水平有很大关系;雷那度胺在部分人群中治疗效果较好;去甲基化药物对常规治疗不佳的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
在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面。本届ASH会议有很多血小板受体激动剂治疗MDS血小板减少的研究,譬如艾曲波帕和罗米司亭,在MDS的治疗中同样有明确的疗效,且副作用完全可耐受,
此外,低危MDS患者治疗中一直不将移植作为首选治疗,但对预后不良患者还是应做好移植的积极准备。本届大会也提到预后很差的患者,即使做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仍不乐观。
治疗高危MDS的新药不断涌现
本次大会出现了大量治疗高危MDS的新药以及新药联合应用的研究报道,最基础的仍是去甲基化药物。口服去甲基化药物的出现非常具有吸引力,以及针对去甲基化药物降解机制而加入新的成分的新的配方制剂,从而阻断药物被分解以增加疗效的研究。HDACis、BET 抑制剂、IDH1/2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应用以及联合应用,这些药物使用方法的改进,都有不错的初步疗效。
所有这些治疗应用研究,为MDS的治疗拓展了的方向,当然这些药物目前都还在研究当中。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药物会更加成熟,且MDS的发病机制也会得到进一步明确,会有更多的新的治疗手段出现,可以说MDS的治疗前景非常光明。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