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凝自我管理有助于生存率提高
Oral Anticoagulation Self-management Aids Survival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1/18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对一项试验的随访观察提示,与传统的由全科医生管理的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口服抗凝自我管理可改善机械性心瓣膜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早期自我管理抗凝试验(ESCAT)1的初期结果显示,对于1155例机械性心瓣膜病患者,与传统治疗相比,自我管理国际正常化比(INR)可降低主要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危险。
为了观察口服抗凝自我管理是否也可影响生存率,来自德国鲁尔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对488例自我管理组和442例传统治疗组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
在12年的随访中,观察了8315患者-年,930例患者中的236例死亡。
在意向性治疗分析中,传统INR 监测组的10年生存率是76.1%,而口服抗凝自我管理组的生存率是84.5%。根据按方案数据分析,相应的生存率分别为67.7%和80.6%。
多变量分析发现,与传统的由全科医生管理的口服抗凝治疗相比,意向性治疗分析中口服抗凝自我管理使生存率提高23%,按方案数据分析中生存率提高33%。其他唯一能预测生存率的因素是年龄和瓣膜位置。
Heinrich Koertke及其合作者推测口服抗凝自我管理提高生存率是由于这些患者发生的血栓栓塞性事件较少,因为这些患者的INR比医生管理的INR更可能维持在目标INR范围内。
研究者在《胸外科年鉴》(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上总结说:“我们的数据显示,为了提高机械性辅助瓣膜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自我管理INR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策略。”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相关搜索
口服抗凝自我管理机械性心瓣膜病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