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肿瘤领域名刊本周有何更新?一周文献速递帮您全掌握!再也不用一个个去订阅搜索了,小编帮你一网打尽包括NEJM、Lancet、JCO、Annal of Oncology等各种神刊、知名网站,想跟踪新进展,关注我就可以啦!
主编介绍
SABR对比标准放疗
【Lancet Oncology】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消融放疗与标准放疗的比较(TROG 09.02 CHISEL):一项3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
背景
立体定向消融体放疗(SABR)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可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然而目前尚没有前瞻性研究证明这种治疗方案相较于标准放疗是否可改善肿瘤病灶的局部控制或延长总生存期。研究目的是对这两种治疗技术进行比较。
方法
研究者在澳大利亚的11家医院和新西兰的3家医院做了这个多中心、3期、随机对照试验。患者纳入标准为18岁以上,经活检联合18F-FDG PET诊断为Ⅰ期(T1-2aN0M0) NSCLC,且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者。患者ECOG评分必须为0或1,肿瘤必须是外围定位。患者根据T分期及可操作性被随机分配在SABR组或标准放疗组。临床医生、患者和数据管理人员事先不知道患者将被分配到哪个治疗组;然而治疗分组随后被开放标签(由于干预的性质)。主要终点是局部治疗失败时间(根据RECIST 1.0版实体肿瘤反应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标准),研究者推测:与标准放疗相比,SABR将获得更好的肿瘤病灶局部控制。所有疗效分析均基于治疗意图分析。根据患者实际接受的治疗,安全分析是按方案进行的。该试验在ClinicalTrials.gov (NCT01014130)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临床试验注册处(ACTRN12610000479000)注册。试验对新参与者关闭。
发现
2009年12月31日至2015年6月22日,共纳入10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SABR组(n=66)和标准放疗组(n=35)。SABR组5例(7.6%)及标准放疗组2例(6.5%)未接受治疗,两组各有4例在研究结束前退出。数据截止时(2017年7月31日),随机分在标准放疗组的患者,局部治疗失败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年,而分在SABR组的患者,中位随访为2.6年。101例(20%)的患者出现局部进展,其中SABR组66例患者中有9例(14%),标准放射治疗组35例患者中有11例(31%)。局部治疗失败率SABR组显著低于标准放疗组(HR=0.32, 95% CI 0.13~0.77, P=0.0077)。两组均未达到局部治疗失败的中位时间。标准治疗组有2例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胸痛),SABR组有1例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呼吸困难)和7例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咳嗽2例,缺氧1例,肺部感染1例,体重减轻1例,呼吸困难1例,疲劳1例)。
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标准放疗相比,SABR能更好地局部控制肿瘤原发灶,且不增加主要不良反应。本试验的结果表明,SABR应是这一患者群体的首选治疗方法。
原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18)30896-9/fulltext
PD-L1肿瘤比例评分≥50%的非小细胞肺癌:帕博利珠单抗对比铂类化疗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KEYNOTE-024的最新分析:帕博利珠单抗与铂类化疗对PD-L1肿瘤比例评分≥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在随机、开放标签、Ⅲ期KEYNOTE-024研究中,与铂类化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显著提高了初次治疗、PD-L1肿瘤比例评分≥50%且无EGFR/ALK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KEYNOTE-024研究进一步探究了最新OS数据和耐受性,包括调整从化疗交叉到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所引入的潜在的偏差分析。
患者和方法
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 mg/3周,最长2年)治疗和铂类化疗(4~6周期)治疗方案。接受化疗的患者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交叉到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组。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终点之一是OS。
结果
305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帕博利珠单抗(n = 154)或化疗(n = 151)。数据截止时(2017年7月1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5.2个月,235例患者已停止最初设计的研究治疗。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治疗时间分别为7.9个月和3.5个月。帕博利珠单抗组、化疗组分别有73例、96例患者死亡。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30.0个月和14.2个月。82例接受化疗的患者在研究中交叉到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组。与化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相关的3~5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31.2% vs 53.3%)。
结论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尽管后续部分患者治疗从化疗组交叉进入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组,一线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在既往未经治疗且未出现EGFR/ALK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继续显示出优于化疗的OS。
原文链接:
http://ascopubs.org/doi/abs/10.1200/JCO.18.00149
BRAF重排导致肺癌EGFR耐药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获得性BRAF重排导致肺癌继发性EGFR靶向治疗耐药
介绍
在EGFR突变的肺癌中,已经发现多种介导EGFR-TKI获得性耐药(AR)的遗传机制,但仍有许多病例的耐药机制尚不明确。
方法
为了明确AR的新机制,我们对374例存在GFR突变的转移性肺癌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大样本测序,包括174例TKI治疗后样本,其中38例患者也有匹配的TKI治疗前样本。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将可能介导AR的基因改变引入药物敏感的EGFR突变肺癌细胞系(H1975、HCC827、PC9)。MSK-LX138cl是EGFR ex19del和PJA2/BRAF融合的细胞系,来自EGFR-TKI耐药的患者组织标本。
结果
我们在4例(2.3%)EGFR-TKI获得性耐药患者(2例经厄洛替尼治疗;2例经厄洛替尼和奥希替尼治疗)的标本中鉴定出BRAF融合。其中2例的患者可获得TKI治疗前标本,两者TKI治疗前组织标本BRAF融合均为阴性。H1975 (L858R+T790M)、PC9 (ex19del)和HCC827 (ex19del)细胞诱导AGK/BRAF融合增加了BRAF、MEK1/2、ERK1/2和STAT3的磷酸化,并对奥希替尼的生长抑制作用产生抗性。MEK抑制剂曲米替尼可与奥希替尼协同抑制癌细胞生长。此外,泛-RAF抑制剂单药处理可阻断存在突变EGFR和BRAF融合的所有细胞系的生长。
结论
BRAF融合是大约2%的患者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机制。用曲米替尼与奥希替尼联合抑制EGFR和MEK或泛-RAF抑制剂抑制BRAF是潜在的治疗策略,应深入探索。
原文链接:
https://www.jto.org/article/S1556-0864(19)30152-2/fulltext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