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2018年6月8日到10日,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CGOG)在北京召开,CGOG汇聚了与肿瘤诊疗、研发相关的各行业精英,为促进中国消化系统肿瘤诊疗进展献计献策。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的高静教授,高教授详细介绍了肿瘤诊疗领域大火的液体活检相关知识,对临床医师用好这一新的检测手段很有帮助。
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副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消化系统肿瘤转化研究工作十年,基于最佳的人源化PDX模型及液体活检手段,挖掘新的药物靶点、疗效预测标志物、药物耐药机制/逆转耐药策略等。发表SCI论文近30篇,于2015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骨干”。
ctDNA和CTC的应用
高静教授: CTC和ctDNA是目前最火热的两大液体活检手段,液体活检具有无创、简单、实时等优势,应用性相对较好,临床易操作,目前在肿瘤领域的应用主要有四大方面:晚期肿瘤患者的疗效监测,变异检测筛选相应的靶向药物,监测肿瘤是否复发以及早癌筛查。
哪些肿瘤更易检出ctDNA
高静教授:ctDNA顾名思义就是血液循环中的肿瘤DNA,这些DNA来自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的肿瘤细胞,细胞凋亡或坏死释放DNA入血,容易发生血行转移的肿瘤相对来说更容易检测到ctDNA,譬如ctDNA研究比较多的乳腺癌、肠癌以及肝癌。随着二代测序等高灵敏度手段的发展,ctDNA的检测非常成熟,尤其是晚期肿瘤检出变异的比例相当高,目前最大样本量的ctDNA研究证实,除脑部肿瘤因血脑屏障等原因外,约90%的III/IV期肿瘤患者的ctDNA中可检测到基因变异,但未检测到基因变异也不代表不存在ctDNA。总之现有数据表明,大部分肿瘤在相对晚期阶段都可以用ctDNA进行变异检测,以成为组织的补充或替代方法。
CTC和ctDNA之外的液体活检技术
高静教授: CTC和ctDNA只是目前最火热的两大液体活检手段,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液体活检新技术:如外泌体,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可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各种循环RNA,包括mRNA、microRNA、LncRNA及环状RNA;还有一种研究相对较少的液体活检手段,就是肿瘤细胞驯化过的血小板。总之,只要是能从血液中获取的成分,就可以用作液体活检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而无需界定是DNA、RNA还是蛋白。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