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201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研讨会(ASCO GI)已然落幕,亮点有哪些?要学习什么?没有参会怎么办?不用担心!亲临此会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王晰程医生,将分三集为您敲黑板划重点,分享他的参会感悟和随笔。良师益友,知无不言。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CSCO翻译小组 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 内科学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 遗传学组 委员
《Annals of Oncology》中文版 编委
2018 ASCO GI尽管没有重大的III期临床研究公布,但在结直肠癌领域仍有三个闪光点值得关注:1、结直肠癌的早诊 2、早发结直肠癌的特征(<50岁) 3、药物治疗的精益求精。今天为大家介绍第一部分:
一、结直肠癌的早诊
近些年,在进展期和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理念的不断推广,患者的生存得以不断延长,但疗效仍然有限。早期诊断能够真正改变患者的预后、长期生存并且经济学效益较高。本次会议口头报告了两项相关研究,分别是:在基因分型下息肉与恶变的关系,以及循环肿瘤细胞(CTC)在早期结直肠癌中的诊断应用。
众所周知,在欧美国家,随着肠镜筛查计划的普查,整体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明显下降。那么,如果肠镜筛查发现了息肉,该如何进行随访呢?通常美国的指南是根据息肉的病理类型、大小和数目来进行推荐。如果息肉病理为高级别不典型增生、有绒毛状成分,腺瘤≥1CM或数目>3个即为高危人群,建议3年后复查,其它为低危,可以5-10年后复查。
同样,我们都知道BRAF和KRAS突变都是晚期肠癌预后不良的因素,那么如果肠镜筛查中发现腺瘤存在BRAF或KRAS突变,或者有CpG甲基化表型(CIMP)是否也更容易出现恶性息肉,并需要缩短肠镜复查时间呢?西班牙Jover教授的研究显示:在单因素分析中,携带KRAS突变或CIMP的息肉更容易出现恶性息肉(AML),但在多因素分析中,仅CIMP阳性的息肉易出现恶性息肉(AML),而且中位出现时间仅2.5年。
这项研究提示我们,如果仅单纯依据息肉病理类型、数目和大小进行推荐,一部分息肉CIMP阳性的患者会按照低危随访策略,5-10年复查肠镜,其患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尽管该项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样本量也不是非常大,但其最大价值是告诉我们:息肉的分子特征也是一个考量肠镜复查间隔时间的重要因素。
在会议的前一天,笔者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李军教授还在讨论消化肿瘤内科和外科医师学习肠镜的必要性。诚然,我国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处于上升阶段,但是随着国家层面对肠镜筛查项目的支持和普及,我国也会出现类似欧美的状况,癌前病变和早癌检出率增加,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率下降。肿瘤内外科医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对肿瘤分子生物学更熟悉这个优势,和消化内镜医师合作来提高早诊筛查率。
另外一项口头报告是关于通过CTC来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的确,CTC相对肠镜的依从性和可重复性更好。但是如何提高CTC阳性病人的检出率和降低假阳性率可能是其技术的最大瓶颈。来自台湾的Tsai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利用CMxTM的CTC平台检测包括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健康者,总共620例的检测结果。
其初步结果显示:CTC对三类人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尤其是对比其他几种常规筛查方法,CTC检测出恶性病变和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和肠镜筛查十分接近,而且优于便潜血实验和粪便DNA。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