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自然》调研:近九成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不会消失,这对生活意味着什么?

疫情百态

2021-08-06   来源 :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1561 0


许多人或许曾畅想回到新冠病毒出现前的时代:我们可以摘下口罩,自由旅行;孩子们在进入校园前不必测体温;朋友之间也可以尽情拥抱。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依旧没有放缓脚步,累计新冠病例已经接近1.1亿,死亡人数也超过了240万。生活回归正常,看起来还是遥远的奢望。

配图

图片来源 | 123RF

今年一月,《自然》杂志向119位免疫学家、传染病专家以及病毒学家发去问卷,询问他们对新冠病毒的看法。近九成科学家认为病毒会从大流行转为局部流行——它不会彻底消失,而是会在这颗星球的不同角落轮番出现。这对于我们的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

 局部消失,局部爆发  

在审视新冠病毒对未来生活造成的影响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具体的调研结果。如上文所述,问道“新冠病毒成为局部流行病毒的可能性有多大”时,6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可能”,29%认为“有可能”。认为“不可能”和“非常不可能”的,只有区区6%。

局部流行和目前的大流行有着足够的区别。有接近四成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有望在某个区域彻底消除新冠病毒。在这些区域,尽管疾病还有重新爆发的可能,但考虑到疫苗或疾病带来的群体免疫效果,这些爆发有望很快被扑灭。值得一提的是,依旧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更为悲观。在他们看来,即便是做到局部消灭病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临床试验数据

 图片来源 | 参考资料[1]

这里的关键在于疫苗是否能阻止传播。从已有的初步临床试验数据来看,结果还较为积极,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确认这一点。此外,考虑到变异病毒的出现,对于疫苗效力的评估,也离不开更多的检测。甚至,我们还需要开发新型的疫苗,以应对未来的新变异病毒。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疫苗不仅能减少病毒的传播,也能减轻感染者的症状。但要做到控制疫情,依旧离不开大规模的接种。据估计,如果一款疫苗的保护效力为90%,为了控制住病毒的传播,需要至少55%的人接种疫苗,并且辅以一定的社交隔离手段。如果人们完全不遵守社交隔离举措,这一数字则要上升到67%。显然,疫苗的保护效力越低,需要接种的比例就越高。而在部分国家,即便是想实现55%的疫苗接种,也非常具有挑战。

  下一个流感?  

可能很多人会担心,新冠疾病是否会像流感一样,造成持续的影响。《自然》的报道中指出,自1918年的流感爆发后,几乎出现的所有A型流感病毒,都在某种程度上算是1918年出现的病毒的后裔。这些病毒每年在全球循环,感染数百万人。新冠病毒是否也会这样?

从某种程度上看,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会有类似之处。比如它在未来可能会展现出季节性,在冬天爆发。但另一方面,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要比新冠病毒快得多,很容易就逃脱免疫监控,这也是每年都要重新研发流感疫苗的原因。这点上看,新冠病毒的危险性要比流感小很多。

但我们依旧不能对此掉以轻心。《自然》在调研中请科学家们选择驱动新冠病毒持续传播的最主要原因,高达七成的科学家选择了免疫逃逸。这在冠状病毒里并不罕见——从新冠之前就存在的几种冠状病毒来看,感染过一些普通冠状病毒的人,之后还会重新感染。而几十年前产生的中和抗体,对于现有的流行毒株的保护力有所下降。这一点和新冠病毒非常类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至少有3种冠状病毒已在人群中传播了数百年之久。 

临床试验数据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另一个驱动新冠病毒持续传播的原因是不断下降的免疫力。一些研究发现,大部分儿童会在6岁以前接触到普通冠状病毒,产生一些轻微的症状,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力。然而这些免疫力并不能持续很久,因此无法避免重复感染。

但积极的一面在于,对于普通冠状病毒,有免疫力的成人即便重复感染,也未必会出现严重的症状。人们希望免疫系统能对新冠病毒产生类似的效果。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监测免疫细胞的长期效力,以确认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保护效果。

  与病毒共存  

要看清新冠病毒的未来,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有解决——在野生动物中的宿主。我们知道蝙蝠体内有很多冠状病毒,也知道新冠病毒可以感染猫、兔子、仓鼠和水貂。没有搞清这些病毒在自然中隐匿于何方,病毒就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但只要各个国家防控得当,新冠终将得到控制。有科学家说,想要彻底消灭新冠,就好像要铺一条通向月球的道路,近乎于不现实。但无法根除病毒,不代表未来我们还将遭遇如此严重的疫情,如此多的死亡,以及如此严格的社交隔离。

配图

图片来源 | 123RF

我们的未来,或许是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未来。即便新冠病毒可能局部流行,随着疫苗或感染带来的群体免疫,希望它带来的症状将极大减轻。而随着严重感染的数量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全球间也会逐渐慢慢恢复通航。最终,新冠病毒可能会像流感病毒,或是其他感染人类的普通冠状病毒一样,每年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无需口罩和社交隔离,我们就能做很好的应对。

参考文献

[1] The coronavirus is here to stay — here’s what that means, Retrieved February 17, 2021,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396-2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
  • 每年补助6000元!卫健委明确:为..
  • 国药新冠疫苗试种“第一人”,“..
  • 乳腺癌小红书(2024年版)【附下..
  • 推荐阅读 更多>>
  • 2021年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选人,本..
  • 一粒药的研发过程
  • 国药疫苗数据终于公开,WHO评估..
  • 施一公:担任西湖大学校长,我的..
  • 新冠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新冠疫情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