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方法,复发是HSCT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少数情况会发生继发供者细胞白血病(DCL),欧洲骨髓移植登记处报告10000余移植中发生14例DCL,供者细胞来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只有2例报告。Bouvier教授在《欧洲血液学杂志》(Eur J Haematol)报告了2例供者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分析。
病例介绍
病例1
1984年12月,25岁男性患者诊断为正常核型AML-M2,化疗(阿糖胞苷、柔红霉素苯腙和甲氨蝶呤)后,接受HLA相同姊妹异基因HSCT,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照射和环磷酰胺。1992年,患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2003年表现为活动性肝炎,接受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2008年,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0.47×109/L,血红蛋白10g/dL,血小板68×109/L,骨髓示早幼粒细胞增多,核型47,XX,+8,t(15;17)(q24;q21)[24],分子学示bcr1型PML-RARA。该核型仅见女性供者细胞,证实为DCL。
该患者接受化疗和ATRA治疗,并始终保持完全缓解(CR)。该患者在移植后23年出现DCL,DCL诊断时未检测到HCV RNA。移植时供者样品已损坏,不能回顾性分子检测PML-RARA,但供者一直无AML表现。
病例2
2010年8月,50岁女性患者诊断为正常核型AML-M2,诊断时无FLT3或CEBPA突变,有非典型NPM1突变和WT1过表达。因是难治性白血病,2011年3月挽救性化疗第一次CR后接受了异基因HSCT,为HLA匹配无关女性供者。患者采用序贯强化预处理方案,包括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安吖啶、白消安和胸腺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包括霉酚酸酯和环孢素。根据WT1表达检测残留病,CD3细胞嵌合体定量检测植入状态。
该患者一直处于混合嵌合体状态,2012年12月分子学复发,2013年3月接受107CD3+细胞/kg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DLI前骨髓检查未见原始细胞增多,早幼粒细胞罕见,但胞浆内含Auer小体 (图1A),中度血小板减少,传统核型检查正常,FISH未见PML-RARA重排,DLI输注后分子缓解,处于完全供者嵌合。2013年10月,患者接受1Gy胸腹照射(TAI)治疗难治性GVHD。
2014年10月,血细胞再次进行性减少,骨髓大量早幼粒细胞浸润,内含大量嗜天青颗粒,未见Auer小体(图1B),核型46,XX,t(15;17)(q24;q21)[4]/46,idem,del(9)(q12q32)[5]/46,XX[15],分子学示bcr3型PML-RARA阳性,嵌合分析单核细胞显示为完全供者嵌合,因此诊断为DCL。给予ATRA和砷剂治疗,持续完全缓解,慢性GVHD持续存在,主要表现为皮肤、肺和眼损害。对2013年3月冷冻的患者样品进一步分析,检测到0.009%PML-RARA/ABL1(图1C)。移植前供者细胞未检测到重排。
图1病例2异基因HSCT前后的临床数据。A.DLI前骨髓幼稚细胞MMG染色,内含Auer小体,不足1/1000;B.骨髓大量幼稚细胞浸润,胞浆颗粒丰富;C.WT1表达(蓝线)、嵌合分析(粉线)和PML-RARA定量(绿线)
寻根溯源
DCL非常罕见,HSCT中发生率仅0.1%,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化疗或放疗导致微环境受损、免疫监视缺陷、病毒转染、端粒缩短、供者细胞隐匿性白血病、供者细胞白血病前突变等都与恶性转化有关。由于供者未发生白血病,所以供者干细胞隐匿白血病的可能性排除。移植后,供者HSC可以新发融合基因PML-RARA,在复制应激、免疫监视缺陷、宿主微环境损伤等情况下,对促进DCL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病例2的APL表现不典型,不仅是因为来源于供者细胞白血病,而且从第一次形态学怀疑APL到明确诊断APL历时超过19个月,这一点很难解释,来自供者的DLI诱导了良好的反应,完全嵌合体持续19个月,DLI效应可能也对恶性转化的供者细胞有杀伤作用。低剂量TAI常用于控制DLI后难治性GVHD,但它对血液的毒性作用也可能导致APL出现。另一种解释是,APL的延迟发生属于疾病的自然过程,因为小鼠模型APL的发生需要6~14个月,表明白血病转化需要额外的基因改变。
回顾文献,共报道过70例AML DCL病例,同种异体HSCT至AML DCL发生的中位时间30个月,病例1的23年间隔是现有报道中的最长间隔。根据干细胞来源,异基因HSCT后发生DCL的中位时间不同,脐带血移植为16.5个月,骨髓移植36.5个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项研究也报告脐带血移植患者DCL出现较早。
随着供者年龄增加,供者来源的克隆造血导致受体白血病发生风险增加,因此年龄较大供者推荐筛查常见恶性肿瘤,特别是父母作为供者的单倍型移植中。移植后应用环磷酰胺可增加DCL发生率,但环磷酰胺后未见AML DCL增加的报道。DCL对了解白血病发生机制很有意义,可能是多因素的。选择最佳供者时不可忽视少见白血病的检查。
Bouvier A, Ribourtout B, François S, etal. Donor cell-deriv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 Eur J Haematol, 2018 ,101(4):570-574.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007088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