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2018 年 6 月30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 2018 年度中期总结大会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顺利召开。CSCO 青年专家委员会成立于 2012 年,隶属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是一个由中青年医师组成的全国性临床肿瘤专业学术团体。
启航医学新生态
会议伊始,以徐瑞华教授主题为《忆往昔,望未来》的寄语拉开本次会议的序幕,希望青委会蓬勃发展,愈来愈好。徐教授娓娓道来自身成长求学科研奋进的道路,将自己的经验浓缩为“医者为本,创新为魂”,鼓励青年学者多读书多思考,科研是自发的渴求。
徐瑞华副理事长代表CSCO发言
随后,陈功教授代表希思科基金会祝贺中国希思科青年成长创新基金成立。中国希思科青年成长创新基金创立于2018年 3月,是在希思科常委会指导下,由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下辖的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基金,由希思科青年专家委员会负责执行管理,旨在鼓励希思科青年医生团结协作,支持青年肿瘤医生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微小型临床科研项目,拾遗补缺,提升我国肿瘤科研和临床水平。然后,陈功教授和CSCO 青委会主委张小田教授及副主委丁培荣教授、钟文昭教授、张俊教授、王碧芸教授、朱骥教授共同启动了青年创新成长基金的成立仪式。
陈功教授发言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首先致欢迎词并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盛况。张小田教授提到,青委会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前辈大咖的指引,也来源于青年医师的热情。
张小田教授发言
顾晋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世界那么大,病人为什么找你看病”。他强调年轻医生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向大家阐述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提倡医生应对患者有人文关怀。
顾晋教授作报告
同时,本次会议上正式发布了良医汇联合CSCO青委翻译小组合作编辑的《全瘤种肿瘤患者指南手册》,该指南翻译改编了美国和欧洲的权威患者教育手册41册,覆盖27种常见肿瘤诊断、治疗及患者康复、生活、姑息、心理疏导等内容,总计约62万字,是目前最全的系统性全瘤种中文版肿瘤患者指南。
CSCO青年委员会为《患者指南丛书》揭幕
第一个报告是张绪超教授带来的《肿瘤“异质性”与精准医学热点》报告,报告第一部分介绍了恶性肿瘤细胞或分子的异质性广泛存在,且呈动态时空分布,第二部分指出精准肿瘤学的研究方向和临床意义。
随后,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的廖杰教授带来《新媒体助力新医生》的演讲,针对医生用媒体能干什么、医生如何善用媒体、媒体如何帮助医生发展提升等几方面问题,从媒体人的角度进行系统专业的解答。
接下来,赖立鹏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在医疗生态里的应用现状和展望》的报告,以什么是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开场,深入浅出为在场肿瘤专家介绍了当前AI的应用领域和未来的应用方向。
晶泰科技赖立鹏教授
最后,李明教授和石燕教授主持,仓顺东教授、王珏博士、徐骏先生、余励伟先生对本环节以上的热点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聚焦免疫新热点
此环节由王碧芸教授和蔡修宇教授主持,首先是Dennis Wong博士从全球研发角度,做了免疫治疗药物在中国的发展报告,他指出,中国在免疫药物临床研究的充分参与会大大提升全球药物研发速度,且目前中国的监管制度会促使免疫学转化治疗进入黄金时代。
随后,刘洋教授分享了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AE管理,强调了肿瘤细胞治疗的非计量依赖性毒性和器官特异性毒性特点,并提出肿瘤细胞治疗毒性管理和策略的建议。
方文峰教授以“病毒感染相关的肿瘤免疫学特征”为主题进行报告。介绍了目前病毒感染相关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在会上分享了目前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中免疫治疗的探索及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介绍了PD-1联合化疗在鼻咽癌一线治疗中的探索。
钟文昭教授和张俊教授主持了本环节的热点讨论,斯璐教授、王慧娟教授、管晓翔教授、郝春芳教授等都积极发表了观点。
共聚英才,"译统江湖"
统计小组分会场
会议由朱骥教授和张睿教授主持。首先,会议上进行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委统计小组”成立仪式并为小组成员颁发聘书。王畅教授和丁培荣教授对CSCO青委会统计小组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希望统计小组能够再接再厉,为CSCO青委会提供统计支持,助力CSCO临床研究的发展。
接下来,朱骥教授作为统计小组的召集人从团队的发展历程、人员构成、成果展示以及后续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题为“统计工作如何推动创新研究“的报告。
申鹏教授和梁斐统计师为大家展示了医统江湖团队常规文献解读的形式。以今年ASCO上的重磅研究KEYNOTE-042为例,从临床视角和统计学视角,对该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设计及研究结果进行解读,对研究中有待商榷的问题,如是否应当允许Cross-over、如何看待1%≤TPS≤49%亚组的结果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阐释。
接下来,由高鹏教授进行《SEER数据库使用心得》讲座。他从自己多年来的科研经验出发,对SEER适合研究的临床问题、治疗方式选择的探索、及TNM分期的评价和改良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与大家展开充分互动。
随后,夏凡统计师从药厂统计师的角度分享了药物研发的最新统计设计形式,内容包括早期涉及biomarker的探索性设计及验证性研究阶段的适应性设计,并介绍了药物研发新时期的篮子试验、伞试验和平台试验等新型设计理念,令在场专家受益匪浅。
翻译小组分会场
翻译小组分会场第一部分由刘静教授和陈晓锋教授主持,会议以陈功教授热情洋溢的致辞开场,陈功教授代表CSCO理事会向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翻译小组成员为CSCO做出的工作表示真诚的感谢,并代表CSCO理事会对翻译小组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
CSCO翻译小组组长王晰程教授幽默风趣的介绍了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CSCO翻译小组的工作。过去1年中,翻译小组完成了新版AJCC18个瘤种、BOA大会35套PPT及CSCO年会15套PPT的编译工作。同时,从扩充小语种翻译、举办读书报告会及提供国际学术交流机会等方面展望了翻译小组未来的发展方向。
来自MDAnderson的Wang Yinghong教授,是NCCN、ASCO及SITC免疫治疗不良反应消化道部分的执笔人。Wang Yinghong教授对NCCN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处理进行了解读,并分享了自己早美国行医历程,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美国医师资格考试、申请进入住院医师培训进行Fellowship的训练,最终取得行医执照的过程。
雷中华教授作为资深同传专家做了英文同传技巧的培训,通过大量的自己实战案例,从提高语言精准度、背景知识建立、注重团队协同等方面向大家培训同传技巧。
在会议最后,CSCO Young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对大会内容进行总结,鼓励统计和翻译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加强交流,有机管理,青委会将给与最大的支持!
版权声明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