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类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分期可分为:慢性期(CML-CP)、加速期(CML-AP)及急变期(CML-BP)。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CM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获得显著提升,成为CML治疗史上的里程碑。目前,初诊CML的一线治疗药物主要有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及达沙替尼,但当一线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考虑转换二线治疗。为准确掌握CML二线治疗的指征,《肿瘤资讯》特邀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的江倩教授,江倩教授从转换TKI二线治疗的主要因素、转换时机等为我们进行了精彩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血液科副主任
现任国际CML基金会国家代表委员会成员
亚太血液联盟临床试验网主要研究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联盟秘书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和《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lood和Leukemia等国外期刊以及《中华血液学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60余篇,参编全国住院医师和研究生培训教材以及学术专著多部
转换TKI二线治疗的主要因素:
1. 是否遵医嘱: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在CML一线治疗时,患者未能遵医嘱规范应用TKI药物是导致转换TKI二线治疗的最主要原因。
2. TKI耐药突变:当TKI一线治疗出现耐药时,应及时检测ABL激酶区是否出现耐药突变,并根据耐药突变类型选择合适的TKI二线治疗药物进行转换。
3. 克隆演变:在治疗过程中,附加染色体异常(ACA)的克隆演变比例明显增高是耐药的表现之一,需要及时转换为二线TKI治疗。
4. 治疗耐受性:TKI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事件多、共存病控制不佳等是导致TKI二线治疗的因素之一。
TKI二线治疗转换时机
根据ELN 2013慢粒管理指南,在其一线TKI反应评价标准中提出:
1. 达到“最佳”疗效的患者预示持久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可维持原TKI药物治疗;
2. “治疗失败”的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的风险增加,需要及时转换治疗;
3. “疗效警告”则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一旦达到“失败”标准,应尽快转换治疗(具体见下图)。
根据2016年AJH杂志上的CML管理指南建议,对于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但未达到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的患者,不需要转换TKI治疗。此外,该指南指出,6个月时BCR-ABL1转录水平≤10%,随后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是CML患者生存期改善的重要有利因素;而主要分子学缓解(MMR)并非是影响CML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二线TKI治疗转换需慎重
在评估是否需要进行二线TKI治疗转换时,需持有严密谨慎之态度。2018年Leukemia杂志上的一项临床研究认为,当患者于2.5年内达主要分子学缓解(MMR)、12-15月内达BCR-ABL1转录水平<1%时,则可认为其一线TKI治疗效果良好,无需转换为二线TKI治疗。总之,对于二线TKI治疗的实施需谨慎,切勿生搬硬套反应评价标准,以致矫枉过正。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