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学科普

大脑会经常“发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医学科普

2022-08-12      

1122 0

这几日,江南地区气温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动辄超过40℃,不少户外作业者不禁感叹被“烤化了”,这其中也包括依然身处一线的抗疫人员,每天顶着烈日坚持工作。

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也经常会担心一个问题: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工作,我们的大脑会经常“发热”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大脑会发热与户外的温度关系并不大,因为我们体内有一处“沃土”常年处于超过40℃的高温状态,那就是健康人群的大脑深层区域。

近期发表在国际脑病研究知名学术期刊《大脑》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正常人类大脑温度的变化比既往我们的认知要大很多。人类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而大脑的平均温度大于为38.5℃,而大脑深层区域经常超过40℃,特别是白天时女性的大脑。

研究表明,脑部温度的日常循环与生存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一定程度上刷新了我们对于大脑损伤的认知。

这项研究由英国科学家主导进行,团队制作出了第一张健康人类大脑温度的4D图像。这张图也推翻了之前的几个假设,显示了大脑温度随大脑区域、年龄、性别和一天中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发现还挑战了一个既往被普遍认同的观点:人类全身各处的温度都是一致的。

这一项研究纳入的受试者人群年龄介于20-40岁之间。在同一天的上午、下午和深夜对受试者的大脑进行断层扫描,同时还为受试者提供了一个戴在手腕上的活动监测器,这样就可以考虑到每个人的生物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无论受试者日常生活起居规律如何,通过针对大脑温度的测定,就能分析出每位受试者的生物钟差异。

在健康受试者中,大脑平均温度为38.5℃,比舌下测量的温度高出2℃。研究还发现,大脑温度的变化取决于一天中的时间、大脑区域、性别、月经周期和年龄。

其实,我们大脑的温度呈现“外冷内热”的状态,表面冷冰冰的大脑其实内部火热得很。研究中,观察到的最高大脑温度可以达到40.9℃。在所有个体中,大脑温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温度峰值出现在下午,谷值则出现在夜间。

此外,大脑温度的差异也再次体现出“男女有别”。平均而言,女性的大脑温度比男性高0.4℃左右。这种性别差异很可能与月经周期相关,因为大多数女性在其周期的排卵后阶段进行扫描。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在参与者的20岁差异范围内,大脑温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最明显的就是大脑深层区域,平均上升0.6℃。因此,从医疗角度而言,大脑的降温能力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走低。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头痛脑热”看来并非都是病态。无论是谁,我们的大脑都会发热,还会经常发热,而女性则更容易出现大脑高温的现象。因此,特别提醒各位男士,轻易不要惹女士生气,因为她们的大脑更容易发热哦!

参考文献: Rzechorzek NM, Thrippleton MJ, Chappell FM, Mair G, Ercole A, Cabeleira M; CENTER-TBI High Resolution ICU (HR ICU) Sub-Study Participants and Investigators, Rhodes J, Marshall I, O'Neill JS. A daily temperature rhythm in the human brain predicts survival after brain injury. Brain. 2022 Jun 13:awab466. doi: 10.1093/brain/awab46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691613.

作者介绍

74801660260634038

周剑平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简介:医学博士、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瑞金医院无锡分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执行主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瑞金分中心学术秘书,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青年协作组委员,中国哮喘联盟网站防治常识编委,中国控烟协会第五届全国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呼吸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科普专业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师志愿者联盟首席医疗专家;上海市黄浦区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健康教育委员会控烟组组长。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常笑健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Nature子刊:涂毅恒团队揭示慢性..
  • Nature重磅:只需一针,让免疫系..
  • 刚刚!院外送检!卫健委点名!..
  • 脂肪肝到肝癌,只需要4步!每天..
  • 推荐阅读 更多>>
  • 小酌怡情?警惕酒精性肝硬化——..
  • 跑步指南之膝关节疼
  • 关于“吸烟”这件事的那些认知误..
  • NSR |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新..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